po18脸红心跳 - 网游小说 - 赛点在线阅读 - 1260 羊入虎口

1260 羊入虎口

    怎……怎么回事?

    前有索克,外角近身发球。

    尽管选择外角试图压制高文的正手,但角度并没有撕扯开来,而是依靠速度和力量形成压制。

    策略层面上,依旧是贯穿全场的战术套路,甚至没有尝试压制高文的反手,依旧瞄准正手位进行冲击。

    唯一的调整就是,稍稍将角度打开一点点,试图制造一个尴尬位置,限制高文的回球——

    也就是说,高文朝着自己右侧移动,脚步太小,可能就需要够着击球;脚步太大,可能挥拍就受到挤压。

    原理就是,线路的角度稍稍撕开却又没有完全撕开,在电光火石之间,接球一方对三维空间位置的判断往往不够精准,容易出现些许偏差,最后导致击球点的偏移,影响击球质量,甚至可能导致直接脱拍。

    索克,并不是瞄准ACE或者发球直得去的,从一开始,这就是一次战术套路,破坏接发球的质量,接下来应该就是波斯皮希尔的抢网截击,尽可能在三板斧内解决战斗。

    后有高文,正手快甩变线。

    其实,高文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从布局阶段,就已经根据红土特性做出调整,确保自己的战术能够成行。

    假设,索克大胆地撕开角度,又或者是改变发球套路,利用旋转增加落地弹跳的高度,这就能够破局,打乱高文的构想展开布局。

    但索克没有。

    所以,即使小范围内的局部调整,依旧在高文的计算范围——

    高文,站位并没有太多改变,稍稍退后小半步而已,但出手动作,明显晚了一点,也就是延迟出拍时间。

    此前不止一次强调过,网球的击球点,至关重要,因为不同击球点,网球和球拍的接触位置就不同,手腕和手臂的击球动作也需要跟着做出调整,否则就无法击中甜点,哪怕不会脱拍,击球效果也相去甚远。

    不过,主动和被动,却是两回事。

    在职业网坛里,威廉姆斯姐妹的反手击球就赫赫有名,因为她们都不是正规职业网球学校训练出来的,完全依靠她们父亲理查德-威廉姆斯(Richard-Williams)那个业余人士自己研究自己琢磨训练出来的。

    最直接的一项技术动作就是,威廉姆斯的反手是开放式站位,整个击球点明显偏晚,往往需要等待网球来到肩膀齐平的位置才能够出手;但是,正规网球学校的反手必须是闭合式站位,左腿需要往前半步完成“关门”的动作,因为开放式站位就等于错过击球点,这是违背击球理论的。

    然而!

    威廉姆斯姐妹依靠强大的力量掩盖了不足和缺点,哪怕击球点晚一些,也依旧能够完成标准击球。

    而且,开放式站位的一个优点就在于,击球线路也跟着完全开放起来。

    闭合式站位,往往适合击打斜线,如果试图击打直线,拍头速度就需要完全提升起来,否则就无法变线成功,但开放式站位则不需要,保持均匀的拍头速度,然后依靠力量完成控制,直线斜线随心所欲。

    正是因为如此,威廉姆斯姐妹的双手反拍,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职业网坛独一无二的一项技术,她们彻底无视时间差,随时都可以击打直线或者斜线,以至于对手无从判断,容易陷入被动。

    当然,技术是技术,真正的技术,还是威廉姆斯姐妹得天独厚的力量优势。

    在这里,强调的是击球时机——

    击球点,其实早一点晚一点,严格来说,没有关系,只需要击球手法做出调整,就能够完成击球。

    平时,之所以一直强调击球点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击球手法和击球习惯是相对固定的,所以球员往往需要寻找自己最舒服的击球点,有人像锦织圭那样抢击球点,也有人像弗格尼尼那样操控击球点。

    此时,高文就是有所预谋——

    延迟出手。

    故意将击球点拖后,而后利用红土特性,拉出强烈上旋,通过拍头速度的控制和强烈旋转的摩擦完成变线。

    同时,高文的回球线路并不是瞄准搏杀式直线死角出手的,而是瞄准波斯皮希尔的站位调整出一条直线。

    一来,一往。

    算计,反制。

    索克和高文的大脑都在高速运转,但这次,高文的计算速度压制住了索克,然后——

    波斯皮希尔就手忙脚乱起来。

    先有高文延迟出手,以至于波斯皮希尔第一时间启动身体,结果却发现形成错位,重心明显晃动了一下。

    后有高文追身直线,波斯皮希尔的重心还没有调整过来,尽管没有失位,但卡位也不稳,球拍明显晃动。

    呃啊!

    波斯皮希尔根本来不及舒展身体,网球就已经正面撞击过来。

    下意识地——

    拦截了一拍。

    手忙脚乱的情况下,波斯皮希尔脚步根本没有站稳,但上半身还是下意识地强行发力,推挡了出去。

    斜线!

    撞击!

    然而,羊入虎口!

    击球动作还没有完成,波斯皮希尔就已经看到迪米特洛夫猛虎出柙般地飞扑过来。

    啊……

    怎么回事?

    那情形,根本就是提前预判到波斯皮希尔的击球选择,击球动作完成一半的情况下就已经主动出击。

    波斯皮希尔大惊失色。

    迪米特洛夫的提前预判和高度集中,完全抢占先机,正手一个扑杀,在网球的上升点线路上完成拦截。

    轰!

    网球,转眼就重新朝着波斯皮希尔的方向撞击过来,堪比导弹。

    波斯皮希尔直接屏住呼吸。

    千钧一发之际,波斯皮希尔也表现出双打世界排名第五的能力,尽管网前处理的手感细腻程度比不上索克,但网前条件反应的速度还是非常敏捷,经验老道地准备预判,大脑根本没有转动,全凭本能——

    一伸,一拦。

    脚步踉跄、重心失衡的情况下,波斯皮希尔仓促而狼狈地在自己脚边准确无误地拦截到了迪米特洛夫的扑杀。

    快速!

    精准!

    和布莱恩兄弟一样,典型的双打高手,因为长时间沉浸在网前短兵相接,所以这种电光火石之间的快速反应、二次启动非常出色,他们根本不害怕这样的击球,依靠本能和经验就能够形成对抗拉锯。

    全场,惊呼一片。

    迪米特洛夫已经完全抢占先机的情况下,波斯皮希尔居然成功拦截,起死回生地将网球重新输送回去。

    可是,回球质量就……一言难尽。

    又高又飘,没有力量也没有旋转,根本就是“菜球”。磨砚少年的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