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国姓窃明在线阅读 - 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

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

    “砰砰砰——”

    震耳欲聋的火铳声,响彻于桐柏山冥阨谷口。

    一阵阵的开火,是如此的连绵不绝,以至于都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枪声,哪些是群山空谷间的回响。

    这天一早,随着贺一龙试图掉头从沈树人这边冲出缺口后,两军就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战况之血腥,也是沈树人领兵以来首见。

    贺一龙部的先锋死士,一批批倒在谷口,尸体很快叠成了摞,摞成了堆。让冲锋者举步维艰,埋踵而战。

    “埋踵而战”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三国志》,写的是季汉最后一战、诸葛瞻死战邓艾。往往被初读书者望文生义,理解成“让士兵们把脚后跟埋起来,防止后撤当逃兵”,然后拿来黑诸葛瞻胶柱鼓瑟不知兵法。

    实际上,哪有什么刻意把脚后跟埋起来的傻事。还不都是尸体堆多了,随便走一步都会陷进去。

    而贺一龙今天面对的境况,显然比诸葛瞻面对邓艾时还要艰苦。

    战场上的动静对比,诡异得可怕——贺一龙原本不是没面对过大规模的火器营,但把火器打到这种程度、应用得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却是真的平生仅见。

    往常火器对轰,战场上应该是枪炮声大作、但惨叫之声偶尔也能盖过枪炮,让人能切身感受到杀伤效果,顺便调节一下听觉神经。

    但今天的排队开火,枪声数倍于平时,惨叫声却少得可怜,一动一静之间的对比,更是让生者汗毛倒竖,不寒而栗。

    只有侥幸多活几轮的军官,才能看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山谷太窄,正面不过百十来人宽度,完全没法迂回。

    火器往人堆里蒙,随便一个士兵都有可能被三五颗霰弹同时蒙中,所以连惨叫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毙命了。

    往常战死一个士兵,至少会产生三到五倍于此的伤员。如今却是伤亡比跌破二比一,一个死者对应不到两个伤员,伤员也很快会被践踏踩死、压死、憋死,惨叫声听起来就清净稀疏很多。

    官军平时操练的战术都是叠进法,也就是轮换上前开枪的“三段击”。如今却也事急从权换回了更老式的“番递法”,让后排士兵装弹后、递给开枪的士兵,由专人专心负责瞄准射击。

    在地形相对开阔空旷的地方,叠进法的射击效率会更高,一个人专注管一把枪,对自己的武器也会更熟悉。

    但今天这种特殊场合,都堵在那儿,为了让第一排排得尽可能紧密,官军连供士兵轮换进退的甬道都没留下,密密麻麻排了近二百人。

    而沈树人如今有大约一千五百杆火枪,还全都用上了纸弹壳定装弹药,疯狂递枪换枪之下,最前排几乎每隔三四秒就能开一枪。

    阵前已然成了彻底的死地,饶是大罗金仙下凡、西楚霸王转世,也没法冲过来。

    冲到面前,也还有长柄战斧和上了套箍式刺刀伺候。

    随着战局渐渐稳定,一向谨慎不太愿意亲临一线督战的沈树人,也难得亲自到了距离前线三百步远的地方,登高拿着望远镜远眺。

    当初追击消灭刘希尧的最后一战,他是躲在船上的,把正面指挥全权交给了左子雄。

    这次可是连灭革左五营中的两路贼酋,还是分别以“革、左”为字号的响亮人物,再不趁机刷刷威名值,就太浪费了。

    桐柏山谷如此险峻,前方三百步也没有贺一龙的人能冲过来,也超过了敌军远程武器的攻击范围,这就让沈树人很从容。

    看了许久,沈树人自己都被面前的惨状激得壮怀激烈,放下望远镜,内心不由感慨:

    “可惜这时代没有照片可以拍,不然一定要把我登高眺望敌情、谈笑指挥破敌的英姿记录下来。

    嗯,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希望,没照片咱可以找画画画得逼真一点的嘛,明末已经有江南画家借鉴西方油画技法、追求写实的画师了,貌似五官细节都能画得很逼真。

    可惜就是没掌握明暗阴影、远近透视法,实在不行,过几年等我发达了,让郑成功把大员的荷兰人灭了。把荷兰俘虏全抓了,让荷兰东印度公司交出科学家笛卡尔和画家伦勃朗来换人质好了!

    到时候就让伦勃朗作为我御用的,专门记载我的英姿,怎么不得画个几十幅比拿皇翻越阿尔卑斯山还有名的肖像出来?伦勃朗好像跟李自成张献忠同年,应该都才35岁。”

    ……

    第一天的血战,就在沈树人的谈笑自若,和前沿阵地血腥屠戮如修罗场的强烈诡异反差中,结束了。

    换做平时,这么惨重的伤亡,早就让流贼崩盘溃退了。今天却是因为四面被围、狗急跳墙,足足死了三五千人,才最终退却。

    连续数次突围死伤惨烈后,贺一龙部的精气神也被彻底打没了。此后五六天里,再也没能组织起大规模的冲锋,最多只是一些试探性的偷袭。

    贺一龙部的粮草,也在逐步消耗,随军行粮本就不多,能吃十几天就不错了。

    之前入谷后行军、与刘国能交战也花了好几天,所以算算日子,之前带来的粮食再有三四天绝对会吃光。

    当然,贺一龙部也不是只有随军行粮可以吃,他们毕竟还控制了平靖关这座山中关卡。

    这里平时也有少则一两千、多则三四千人驻扎,也会囤积一些粮食给驻军战时长期死守食用,至少要确保够吃三个月到半年的,打成持久战后,也有时间从后方运粮过来。

    但是原计划给三千驻军吃的粮食,现在给三万多人吃,时间也就缩短了十倍,最多也就多支撑十天半个月。

    沈树人和刘国能都不希望部队伤亡太多,多围困半个月就饿死敌人,这点代价绝对值得。

    另一方面,也是在那天的大规模血战后,沈树人后方也传来了一些诉苦——

    之前明军打仗,很少有这种机会持续用火器输出半天的,也就是临阵每把火铳开个三五次,就进入短兵相接了,最多守城战时开火机会多一点。

    所以明军的后勤补给、弹药配比,也是按照常规操作来预备的。

    哪怕沈树人比别人更重视火器,反复强调要保证火药生产、随军多带弹药,但他一开始也没经验,也不懂细节,就笼统要求“比别的明军加倍准备随军弹药”,觉得够用了。

    这次跟贺一龙持续堵在山谷里排队枪毙了一天,明军立刻就出现了弹药紧张、后勤跟不上。

    幸好贺一龙已经丧胆,也不知道这个情况,没有再冲。让沈树人可以慢慢弥补这个短板,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吩咐部队要准备更多弹药。

    由此他也意识到一个问题:之前他准备从四月份开始,现有火器兵都装备上刺刀和长柄战斧后,就把黄州的军工产能大部分堆到生产新火枪上面。

    现在看来,比火枪更重要的是弹药的大量生产,后续的军工资源分配上,得重新倾斜调整。

    之前明军的生产配比,都是每根火枪确保配备二三十发弹药。到了沈树人这儿,怎么也得提高到“至少保有能确保所有火枪开火一百次”的弹药,否则枪造多了也是烧火棍。

    内行打仗从来都是看后勤的,纸面军械数据再好看,后勤跟不上也是白搭。

    沈树人这边保持围困、查漏补缺,贺一龙那边终于坐不住了。

    到了五月二十五,也就是贺一龙部突围失败后第十天,贺一龙一边开始给自己的部队减少粮食配给,改为每天只吃一顿。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派出使者,想跟刘国能或者沈树人再请求一下接受投降。

    被他指派到的信使,个个都非常害怕,毕竟上次派去刘国能那儿的使者直接被斩杀了。但在贺一龙的刀子威逼下,也只能各自上路。

    反正贺一龙最初派出的使者都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被杀了他也不心疼。

    结果,派去刘国能那儿的使者果然再次被杀。

    没办法,刘国能太了解贺一龙了,也非常鄙视其为人,也就不肯给机会再相信一次——他知道贺一龙跟着张献忠,已经有过两次降而复反的经历,怎么能第三次踩坑?

    再说,他刘国能身份敏感,如果随便跟流贼接触谈交易,只会让他在朝廷那儿的受信任程度受损,这方面他只能格外小心。

    相比之下,派到沈树人那儿的,倒是没有直接被斩的风险。

    沈树人还挺礼貌地接待了使者,问明了来意,得知贺一龙的目的后,他显得稍稍有些惊讶:

    “贺一龙想投降?他还有信用么?当初陈奇瑜、熊文灿招抚诸贼,都是允许据地自守、名义上归顺朝廷即可,结果酿成大祸!现在凭什么再让本官相信他们!

    要投降也不是不能谈,让他贺一龙肉袒负荆亲自来降,全军都放下武器,接受朝廷改编。

    还有,你算什么东西,这种条件,你能代表贺一龙答应么?下次要么他直接全盘接受、亲自来降,要讨价还价的话,也换个够分量的来。”

    无名使者人微言轻,唯唯诺诺不敢反抗,只能是当个传声筒,先把话带到。浙东匹夫的国姓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