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1566章,内阁职权

第1566章,内阁职权

    翌日早朝。

    “陛下,臣最近深感身体不适,再加上年纪已大,思乡心切,还请陛下恩准臣回乡养老!”

    等到朝中江南籍的官员为了削减南直隶科考名额一事闹的差不多了,谢迁也是站出来递上了自己的请辞奏疏,希望弘治皇帝能够恩准自己回家养老。

    “谢公,万万不可啊~”

    “是啊,谢公,你身体健朗,仅有六十,岂能现在就回乡养老。”.

    “谢公,您可是朝廷的中流砥柱,陛下的肱骨之臣。”

    听到谢迁要回乡养老,顿时朝野上下有很多大臣都纷纷站立出来,特别是守旧派的官员和江南官员,一个个都纷纷站出来。

    谢迁可以算是他们这些官员在朝中的代表了,也算是守旧派和江南官员最后的大靠山和支柱了。

    这谢迁要是归乡养老的话,那他们就更加没有什么话语权了,到时候就全是以李东阳、张懋、刘晋、佀钟这些为代表的改革派官员了,天知道到时候这大明会让他们给玩成什么样。

    弘治皇帝接过谢迁的请辞奏疏,快速的扫了一眼。

    奏疏说自己什么身体欠佳,又思乡心切,无法再为天子效力,希望能够回家颐养天年,最后还感谢天子多年来的信任和重用,感谢天子对自己的恩情之类的一大堆。

    这都是辞官的老套路了。

    有些是身体的真的不行了,必须要辞官了,但大部分都是已经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为借口来辞官的。

    “谢爱卿,如果身体不舒服的话,朕会让大明医学院和大明皇家医学院的教授来给你看看,另外最近朝鲜国王进贡了一批高丽人参,回头朕让人送一些过来。”

    “这辞官一事就免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谢迁,他虽然不是自己的老师,但从自己登基一来,也是从自己的侍讲大学时做起的,一直陪伴左右。

    弘治皇帝也是一个很念旧情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宽厚仁慈之人。

    尽管对谢迁不满,但对方真的要辞官的时候,弘治皇帝还是有些舍不得,多年的君臣之情,也不是说割舍就能够割舍的。

    所以弘治皇帝也是挽留起来。

    当然了,这也是常规操作了。

    就好比是古代开国皇帝登基的时候一般,都要下面的臣子一请、二请再三请,皇帝虽然心里面巴不得早点登基上去,但是也要一拒绝表示自己能力有限,二拒绝表示自己恐难当大任,三就半推半就的勉为其难当了皇帝。

    这古代臣子要辞官回乡养老,当皇帝的除非是对这个臣子极其的不满和厌恶,否则类似的程序也还是要走一遍的。

    第一次请辞肯定是不会同意的,对方说身体不好,还要派御医去看,顺带着赏赐一些滋补的药材给臣子。

    第二次请辞也肯定是不会同意,还要赏赐一些金银、锦缎之类的东西以表示天子薄待了大臣,希望对方可以继续留下来给自己效力。

    第三次请辞的话,那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如果是身体真的不行了,又或者是皇帝确实是不想再留对方了,又或者是对方确实是想要归乡养老了。

    那么天子就会给对方很多赏赐,然后再加一些头衔,如果有儿子在朝中做官的话,还会给你的儿子稍微提拔一下,让你可以风风光光的回家养老。

    弘治皇帝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又是一个念旧情的人。

    谢迁这第一次申请辞官,自然是要挽留的。

    不管如何,对方的面子一定是要给足的,即便是要回家养老,那也是要让对方风风光光的回家养老。

    “陛下,臣去意已决,实在是年事已高,身体不堪重任,还请陛下恩准。”

    见弘治皇帝挽留自己,谢迁也是感动的泛起了泪花。

    说实话,给弘治皇帝打工是真的舒服,不需要担心太多,弘治皇帝是宽厚仁慈的老板,对下面的臣子是真的不错。

    除非是动了天子的逆鳞,弘治皇帝是很少动杀意的,几次大案,被杀的官员终究是少数,大部分的官员也就罢官、流放,至于家人更是不会大规模的牵连。

    现在对自己又是关心,又是赏赐的,这让谢迁也是很感动。

    但天子挽留一二,那也是常规操作了,谢迁去意已决,自然是还会不断的请辞的。

    “不允~”

    弘治皇帝丢下一句话就直接退朝了。

    尚书房内,弘治皇帝也是再次挽留谢迁,但谢迁依然是去意已决,无心继续留下去了。

    没办法,谢迁好歹也是内阁大臣,也是要脸面的,你弘治皇帝微服私访,三个阁老带了两个,就是不带自己,这不是让自己难堪嘛。

    朝野上下知道了,自己还怎么去当这个内阁大臣?

    接下来的几天,谢迁接连不断的上书请辞,弘治皇帝也是挽留再三,一连挽留了六次之后,见谢迁去意已决,也是最终不得不同意谢迁回乡养老。

    当然,弘治皇帝对谢迁也是极为优待。

    首先就是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珍珠翡翠、锦缎布匹之类的东西给谢迁,这是保证他能够有足够的钱物好好养。

    接着对谢迁进行了加封,封一个伯爵,当然并不是世袭罔替的那种,这个伯爵是无法继承的,他一死的话就会收回来,儿子没办法继承,并不是铁饭碗,一般都是赏赐给重要文臣大佬的,像刘健也是封了一个伯爵。

    同时又加封了少傅兼太子太傅,这差不多跟后世的官员一样,退休养老的时候再提高一个级别。

    最后弘治皇帝还提拔了谢迁的儿子谢正,以表示自己的隆恩。

    当然了这些都是小事了,随着弘治皇帝同意谢迁归乡养老,朝中大臣们的话题瞬间又回到了该推荐谁入阁的事情上来。

    内阁大臣,在明初的时候并无多少实权,但到了明中期之后,内阁大臣就是真正手握大权的重臣了。

    内阁大臣的职权大致上有票拟批答之权、草拟诏敕与封驳之权、顾问咨询与劝谏之职、会议决策、会审、经筳进讲之职。

    所谓票拟批答即对各衙门、臣僚进献的奏章,草拟答复或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决策。从票拟职权的初设看来,内阁只是秘书机构。

    然而,随着仁宗、宣宗时,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固定下来,票拟成为内阁参与行政决策的重要手段。

    由于皇帝决策前,必须经过内阁的票拟,草拟政策处理意见,在皇权和司礼监权利较受限制的时期,重要的决策主要由内阁票拟决定。

    票拟大约经历了“同宣协恭”、首辅专票、分票三个时期。

    早期,众阁臣商讨拟票,交由皇帝斟酌,若意见不合,则发还改票,多时可至五改,形成皇帝与众阁臣之间的政治协商。

    简单来说,内阁大臣虽然是天子的秘书,但拥有的权力很大,甚至于可以驳回天子的意见,很多事情,如果内阁大臣不同意,天子都没办法,只能够和内阁大臣们商量着来,互相妥协一番。

    草拟诏敕与封驳,诏敕的拟订初由翰林院执行。内阁制度完备后,翰林院与内阁分置,诏敕的拟订专由内阁。

    所谓封驳,即如果阁臣认为皇帝的谕旨不妥,或者是太监假传圣旨,可以封还不受,或拒绝草拟,由于诏敕需由内阁出,这就意味着皇帝的意志无法向下传达,也就不可能予以贯彻执行。

    顾问咨询、劝谏之职,大约分为两种,一是召对顾问、咨询;二是密疏进言。

    对于密疏进言者,有专印,加盖即专呈皇帝,一般必有答复。由于一般的奏章,都需传抄邸报,发于诸大臣知道,而密疏则可以留中不发。

    密疏就给了进言的大臣以极大的发言权,使其能够言他人所不能言,极大拉近了皇帝与密疏进言者的关系,因此密疏进言是一种极大的特权,也屡遭人诟病。

    会议决策与会审之职,内阁权力由内廷转向外廷的一种体现。

    内阁会议由内阁、六部、六科、九卿等共同参与,定期商讨日常重大事务的决策,其建于内阁建立之初。

    由于政务“必下内阁而后行”,内阁的日常行政权力由此得到巩固,简单来说,则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内阁不仅仅参与其中,而且还是内阁大臣们起决策审议的作用。

    经筵,即为皇帝讲解治国、施政、立身、正心之道,每月三次。另有日讲。

    这个职权就不算重要了,特别是这经常讲来讲去的,时间久了也就没有什么可讲的了,不过这等于是时常陪伴天子左右,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够给天子讲一讲治国之道,那也是获得提拔的大好机会,翰林院的人为什么提拔快。

    还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天子的近臣,天天在天子面前晃来晃去的,表示好一些,提拔就跟坐火箭一样。

    从内阁大臣所拥有的主动职权来看,这内阁大臣的权力是非常大的,自然而然,这做官都想要成为内阁阁老,大权在握,位极人臣。中华田园牛的大明镇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