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独断大明在线阅读 - 第九百九十三章 要有个结果

第九百九十三章 要有个结果

    因为这一道圣旨,宫外掀起了巨浪。

    ‘清都书院’是直接逃离京城,这引起其他书院的震动,继而就是破口大骂,一篇篇奇形怪状,光怪陆离又辞藻华丽,‘有理有据’,洋洋洒洒的文章纷至迭出,在京城流动。

    京城的士林现在很明显的分为两派,一派是坚定的支持朝廷的‘新政’,认为大明厄需革新,时不我待,其中以政院毕业的生员为主,他们的声音渐渐加强,有了说话的地位。

    另一派,则是视‘东林’为先贤,将朝廷当做洪水猛兽,不管什么事情,都是张嘴就骂,一番痛批。这些人大部分是东林党,阉党的余孽,外围之人,还要加上那些被朝廷清除,禁令阻挡科举,入仕的人。这波人最为庞大,数量惊人。

    在京城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聚集在秦淮河,每日流连于河上,名妓作陪,诗歌唱和,高谈阔论,针砭时弊,大谈时事,又借酒浇愁,温柔乡里醉生梦死。

    相对来说,在朝的官员,或者支持‘新政’的朝野官员倒是少数,他们也更沉默,一般不会参与到士林间的‘争论’中去。

    此刻,诸巡抚,总理大臣都接到内阁的诏令,要求半个时辰内,带好文书等赶赴内阁,继续商讨‘新政’等一系列改革计划。

    傅府。

    李邦华,林日瑞来拜访傅昌宗,三人坐在凉亭里,喝着茶,说着事情。

    已经是初春,没有那么冷,三人环坐,并没有其他人。

    林日瑞不过五十岁,虚胖,穿着厚厚棉衣,坐了一会儿满头的汗,一边擦着一边道:“傅大人,这京城果然如你所说,魑魅魍魉到处都是,没个太平。”

    李邦华久在京城,之后也是调往天.津卫,对这些是知之甚深,要是退到万历,天启年间,那更可怕,党争炽烈,白骨累累!

    傅昌宗虽然一直在京城,但在朱栩的保护下,倒是没什么事情,也无所畏惧,看着林日瑞,笑着道:“再待几日,咱们一同离开。”

    林日瑞点头,目光看向李邦华。

    这‘新政’久拖不决,他心里也着急,朝廷大政要急,甘.肃那边一堆事情等着,更急。

    李邦华脸角瘦削,身体笔直,看着傅昌宗道:“傅大人,这‘新政’,你到底是何想法?”

    对于内阁的‘新政’计划,傅昌宗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最多就是某些问题,发表了‘中立’的意见,并没有露出他的态度来。

    傅昌宗看向李邦华,如常的道:“今天就会见分晓了。”

    李邦彦神色微震,略带喜色的道:“大人是说,今天会表态吗?”

    傅昌宗在朝野的影响力,绝对不是内阁可比的,他不止是皇帝的亲舅舅,执掌户部多年这么简单。

    他是隐而未显的‘帝党’魁首,满天下的官员都看着他,只要他开口说一句话,比内阁的诏令还管用!

    他是一个风向标,横亘在皇帝与天下百官之间,无数人注视,准备随之摇摆!

    傅昌宗若是开口,在朝野将会有巨大的波澜,继而成为定海神针,莫能相抗!

    傅昌宗平静不语,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现在的朝局了。

    如果是以往的皇帝,只怕早就迫不及待的将这些事情定下来,免得天下沸盈,人心动荡。可这一次,皇帝不言不语,丝毫暗示都没有。

    这说明,皇帝在酝酿着什么,在等待时机。

    从内阁传令人的话语中,傅昌宗已经隐约察觉到,内阁着急了,一些事情或将由不得他们继续与内阁争取。

    很多人都觉得,内阁的计划是出自他们自身,只有傅昌宗等人才明白,那里面有着当今皇帝深厚的影子,如果内阁强势起来,预示着乾清宫即将要插手,这些纷纷扰扰都将过去。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林日瑞看着傅昌宗的神色,眨了眨眼,道:“大人,你到底是何想法?我们六省地广人稀,灾情如火,不能全凭内阁计划,别说登记人口,丈量田亩,就算剿灭匪患也不是一年半年,天下不平,这些事情根本就无从谈起……”

    傅昌宗又岂会不知道,整个大明如热锅上的蚂蚁,燥热难耐,没有半刻平静,太多细致的事情无从着手,尤其底层,大明朝廷的手根本插不进去。

    从最下面层层报上来的各种数字,减少了一半以上,想要做事,首先要摸清实情。但内阁太着急了,给各地划了时间线,任务量,要限时完成。

    并且,很多改革政策争议太大,剥夺了地方太多的权利,监察的又无数,地方上的大员不敢轻易认同。

    这些都是胶着的核心点之一,至今还没有一个妥协的办法。

    傅昌端起茶杯,平静的喝了一口清,淡淡道“传话出去,今天看我的眼神行事,待会儿我再与周大人商讨一番,今天,该有个结果了。”

    李邦华,林日瑞双眼大喜,连忙道:“下官遵命!”

    只要傅昌宗与周应秋开口,即便是内阁也得退让!只要内阁稍稍退让,他们这些人也就没有过多的奢求,今年的大议就能彻底定下,未来两三都能有规可依,全力去做事,完成计划!

    但是,傅昌宗的话还没有传出去,那些巡抚就仿佛感觉到了一股冷风过境,众人都面色凝重,好似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内阁的议事厅里,孙承宗,汪乔年,靖王,孙传庭都神色微异的看着埋头做事的毕自严,不时相互对视一眼。

    这位毕阁老如同换了一个人,精神抖擞,干劲十足,不再如以往那么深沉,给人如渊,老成谋国之感,整个人都像是年轻了十岁,做事麻利,有锐气,动作干净利索。

    毕自严没有察觉到这些,翻着一道道文书,不时开口。

    “陕.西番薯等种植超过了三十万顷,这个数字真实吗?”

    “去年一年茶税四百八十万两,可有瞒报,怎比去年还少了许多?”

    “盐税一千一百万,为何比去年低了三百多万?”

    “反贪局那边查到了礼部一个员外郎受贿,以权谋私,是否是窝案?可有其他人涉案未报?”

    “二十二御史已经出京多日,可有回报?”

    毕自严的每一句问话,都有内阁中书等在回答,他或批,或留,或打回,忙全神贯注,丝毫不停歇。

    没有多久,一个侍卫进来奏禀,道“大人,诸位巡抚已经入宫,请求入内。”

    毕自严抬起头看了眼,放下笔,收起身边的文书,道:“让他们进来。”

    孙承宗等人也相继停笔,收拾一番,静静的看向大门。

    经历近一个月,今天要有一个结果了。官笙的独断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