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耕耘贞观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与刘仁轨的商议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与刘仁轨的商议

    在冬天让百姓干活这件事,对于李淳风来说,基本上算是轻车熟路了。

    至于怎么样运用天津徭役,怎么样指挥那些不擅长在冬天干活的百姓干活,李淳风也许不懂得原理,但只要照猫画虎,看在自己事先储蓄的物资上,李泰相信李淳风能把这件事情给办好的。

    所以,李泰倒没太过担心,基本上在高季辅把幽州世家的钱粮送过来后,李淳风便带着幽州一部分世家子弟前往沧州去了。

    对幽州世家来说,虽然心中多少还是忐忑,但最终还是有一部分的世家咬牙选择了投资。

    但这些钱粮可是要砸到沧州,而不是砸在幽州,心中多少还是有几分不安。

    所以幽州大小世家只要是出了钱的,那都会派遣一两个人跟着李淳风过去。

    毕竟这一笔钱可不少,没自己人盯着,要是李淳风乱花,甚至贪污怎么办。

    如果是国家的钱粮,那世家也就靠着节操高低进行看护。

    但这钱粮是自己的,不弄清楚每一分钱每一粒米去哪里了,对这些世家派遣过来的人来说,又有谁能安心。

    而对世家塞人进来,李泰倒乐意之至,毕竟这些人不但年富力强,而且既识字,又懂算术,自然是最适合往死里用了,便全部丢给李淳风了。

    李淳风也没拒绝,把这批人接过来,便专门让这一批人给自己计算各种数据。

    小到每个人每天的伙食用度,达到工程每日的进程程度,都拿给他们详细的计算。

    你们不是想查账嘛,不是想知道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嘛,我放开了给你们计算,相信你们一定很感谢我吧!

    一个个世家子原本以为跟着李淳风会很轻松,但实际上他们每天精神抖擞的进入内政厅,但出来时一个个仿佛被吸干净了精气神,深深凹陷的眼眶完全诠释了什么叫做行尸走肉。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工作风格,像李泰就喜欢制作一个规划,然后把这规划丢给能力不错的家伙,让他去把这个规划去一一的实现。

    因为有着从历史长河下游的眼光,所以李泰规划的大方向都没什么问题,像遇到马周这种能力强的,那就直接丢一页计划书,细节全部靠马周自己补全,顶多遇上需要钱粮的地方李泰想办法去弄钱。

    而遇到薛大鼎这种执行力强,但自身眼界格局有限的人,那就把这个计划书做得详细,详细到州县层面,让薛大鼎做下去。

    至于李淳风这个领导,该怎么说呢……他喜欢身边带上一群数科学子,然后每天收集信息,每天不断计算。

    因为李淳风相信,自己的眼睛会欺骗自己,自己的耳朵会欺骗自己,但数学不会,把项目每个工程细化又不断带入数据去计算。

    李淳风自己负责得是每一个项目的模块化与公式化,至于他手下数科的参谋团,就是每天给他收集大量详细数据,然后按照李淳风模块化的项目,以及提供的公式去不断计算。

    李淳风则制作数据图,然后仔细计算工程的每一步。

    工程进度快了是因为什么,慢了是因为什么,好的变数能不能长久保持,坏的变数能不能及时阻止……李淳风就是通过这数据作为自己行动执行支撑,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

    当然,李淳风这样的行为,虽能让李淳风高效的完成工程,尤其对那些类似的工程能够起到很不错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做起事情来具有很高的复制性。

    但对于他手下数科学子们来说,却未必是多么值得欣喜的感受了。

    基本上能在李淳风身边待下去的人他们的能力有多少谁也不敢保证,但这些人的抗压能力绝对非常强,尤其对很多新人来说,绝对是锻炼得好地方。

    一个个世家子进入到里面后,每天看着一个个令自己感觉到头疼的数字,那可真的是拿起笔的那一刻便是要每天从头计算到晚,然后把计算出来的数据交给了李淳风才能喘口气。

    在李淳风手下压根就没有加班一说,因为这些数据的收集与计算就是他们的使命。

    对这些世家子而言,面对这些源源不断他们都不理解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数据是真想发疯。

    但因家族把资源投到这里,除非他们是不要家族投入到这里的资源了,那别管在这里过得到底是有多苦多累,这不断的数据收集与计算,让头发都掉了不少,但都只能咬牙撑下去。

    对普通的百姓来说,干不了辞退也就是了。

    但对他们这些背负着家族投资的世家子们来说,只要不到项目破产,那他们可没有任何说说放弃的机会。

    不过,因为他们的努力,在李淳风主导下,整个工程到底是相当顺利的推进。

    李泰虽然与李淳风每周都有书信往来,让自己知道道路修缮的进度,但不得不说,李淳风的工作方式,基本上都把每周的工程都安排的得井井有条。

    至少自己想知道工程进度,翻翻书信基本上就能知道这道路已经修建到什么地方了。

    所以,李泰也没再对沧州的道路工程有太大关注,而是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天津。

    更简单的说,李泰开始着手建立造船厂。

    当初与李德謇的话语李泰可没有忘记,而李泰的目标也的确是为了让将来船只成为饺子。

    所以对船厂的投入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而李泰数了数自己手上懂得海洋的家伙,李泰到底是把刘仁轨给找过来了。

    “见过燕王?”刘仁轨见到李泰恭敬的对着李泰进行行礼。

    “听闻李将军派人来幽州学府,打算带走一批学子去舰队!”李泰看着刘仁轨询问道。

    “正是!”刘仁轨点点头,这一件事情已经成了幽州学府的惯例。

    李泰道:“每次农业学府培养出学子,需要千里迢迢去登州报名学习,岂不是太麻烦了。

    正则你可有想过,直接向渤海水师要些船过来给学生们在渤海就近训练如何!

    毕竟真说起来,当初的渤海水师,不也是这般过来的嘛!”

    “燕王今天来找我是为了这事情?”刘仁轨听到这话,却有几分意外的看着李泰道,

    “这件事情可真合适吗?”

    李泰看着刘仁轨,神色从容道,“天津城已经逐渐变得繁茂起来。

    今渤海沿岸结冰,暂时用不得船,但等春天到来海水融化,这海上就畅通王无阻了。

    到时候渤海上船只往来,会不会有人见到这里商船渐多,从而想出打家劫舍的想法呢?

    这里处于大唐边境,更有异族时常往来,总不能把自身的安全寄希望于异族的道德。

    所以我们需要一支独立的护航力量,至少不能事事都指望去了登州的渤海水师吧。”

    刘仁轨听到这话,额头都不自觉的冒汗了,总感觉燕王不会是打算蓄养私兵吧。

    “你这么紧张做什么,说话啊!”李泰看着刘仁轨的样子疑惑道。

    “燕王,您打算怎么组建这一股力量!”刘仁轨定下心神继续问道。

    “李将军当初在幽州与我分别时,曾经约定赠予幽州学府一艘军用舰船,供给幽州学府的学子们训练之用,条件是这军舰的补给与维护全部由我们来一起负责。

    而我想着反正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学生会被水师要走,那为什么不把这军用船支要过来。

    我们跟渤海水师进行合作,直接在渤海内用这块退役的军用船支让学生们有个过渡。

    同时这支水师也做好渤海内的巡视工作,从而维护整个天津这港口的安全。”

    李泰对刘仁轨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件事情到底需要刘仁轨出面。

    刘仁轨听到这话,倒放下几分心思,原本还以为燕王找自己是打算收服自己,让自己给燕王训练私军呢。

    没有想到不过只是想结合农业学府,渤海水师,以及天津港口,共同建立一个一支渤海水师的预备役,这样的话,刘仁轨觉得自己要考虑考虑了。

    而李泰,倒也没有催促刘仁轨,而是自己慢悠悠的喝着茶。

    对李泰来说,因为自己需要修建沿海的造船厂,所以需要一些已经有着较为成熟体系的海上船只进行学习与维修。

    毕竟不论是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还是造船厂的材料堆积,这些都少不了用时间去堆。

    现在的李泰对船只建设也没什么太大建议,毕竟别说古代的船,就算现代的船,自己也不是很懂。

    毕竟华夏各种军舰甚至航母亮相时,自己看照片总感觉这些放出来的是渔船。

    与之相反,而外国的各种驱逐舰服役,自己看图感觉对方放出来的是庞然大物。

    李泰清楚船业算古代社会最是具有技术最是依靠集体力量的产业。

    自己当初的捕鱼计划的布局,几年下来让渤海附近零星的出现了造船厂与渔民。

    但因为过度分散,现在都还在野蛮生长的阶段,更别说想要出现什么船业巨头了。

    而当初自己来到幽州连粮食问题都没解决,自然不会贸然向捕鱼计划着手。

    但现在,因为天津附近的农田已经开垦出来耕种上小麦,天津城更成为朝廷指定与外界沟通交易的城市,那幽州这段航运必然会越来越忙碌。

    而自己则在这个时候开始出面,整合渤海沿途的航运资源。

    实际上不仅是幽州,像蓟州,以及沧州海边的海员与工匠,自己都准备有意识的整合。

    只不过,这种东西的整合不是说你单纯砸钱就行了的,更重要得是要有项目,以一个能够集合这些航海资源后能够源源不断产生利益的项目,这就很关键了。

    而随着军舰退役后,军用转民用,那么未来这些退役军舰的维护修理,总归不能全部指望船只上面的船员自己维修吧,肯定需要合格船坞来处理这些事。

    现在因为大唐海军都还是刚建立,当初老船虽然也有一部分淘汰给了海边的老兵。

    但那些船只不适合远洋航行,也就在近海捕鱼而已,至于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只,海军绝大多数都还用着,根本就没到要淘汰的时候,所以这问题还没显露出来。

    但到了以后,随着海军船支军转民政策的执行,到时候怎么维护这些船支绝对是大问题。

    这样的情况下,那自己建立的船坞,也就有有做大做强,甚至能自己建船的可能。

    所以,自己需要合情合理的弄到一支舰队,不需要多,每一种样式有一种就够了。

    自己只是需要吃透现在官方的各种船支技术而已,甚至工程也只是以修修补补为主。

    自己如果直接派人向李德謇要,那说不定就会有哪个不长眼的御史知道这件事情后参自己一本,所以自己不能直接去向李德謇要,还是得让刘仁轨去。

    毕竟李德謇一直以来都在吸纳宝贵的幽州学子,就算自己这个农业学府模式的创始人,基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仿佛丝毫没有在意的样子。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借助这个机会,让刘仁轨借助这机会,从李德基手中扣一批训练舰过来,这样自己修理维护起来也就师出有名了!

    而这第一步走出去,那自己以后整合渤海沿岸船坞制造体系,自然而然变得轻松起来。

    刘仁轨沉思片刻,多多少少在权衡利弊。

    毕竟说到底刘仁轨不算是李泰的人,他应该算是大唐的人,所以他知道轻重。

    刘仁轨看着李泰道,“燕王,您就不派人一起进来跟着舰船训练吗?”

    “你可莫要害我!”李泰看着刘仁轨摇摇头道。

    “那燕王,您要什么,若说您只为了天津城的安全,却要承担起军舰消耗的钱粮,这让我难以放心!”刘仁轨看着李泰,倒也没有半分的退却,反而认真道。

    “确实是瞒不过你!”李泰不由轻轻笑了笑,说道,“我还要做这修船造船的生意。

    李德謇给我们的船只,我会派人去学习这上面的技术,研究它是如何创造。

    现在我们用得是登州退役的舰船作为训练舰。

    但说不定以后,就是我们训练舰会成为李德謇求之不得的宝船了!”

    “好!”刘仁轨听到李泰的话,点点头道,“我这便联系李将军争取李将军的舰船,不,我亲自去一趟登州。”倚夜听雨的耕耘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