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抚宋在线阅读 - 第四百四十七章:兵临城下

第四百四十七章:兵临城下

    王柱有一点料错了高迎祥。

    他认为高迎祥一定会命令董奎顶在威宁,替他挡住天狼军的攻势,以免得六盘水两面受敌。

    而实际之上,在高迎祥收到毕节宋军大举进攻威宁,而威宁内部不稳的情报之后,第一时间便下令董奎在不能支持的情况之下,尽可能地保存实力,然后退入到六盘水与高部汇合。

    毕竟是高颖德的儿子,眼光还是相当不错的。

    董奎如果能支持那是最好,但整个威宁内部有着十几个部族聚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与董奎一条心的。

    支持不住,退到六盘水,双方的力量加在一起,自然就能更强一点。

    贵州路上的宋军不打则已,一打,必然就不仅仅只是攻击威宁一地。

    他们一直都想拿回自己占领的六盘水。

    这一点,从贵州路安抚使公布的整个路上的行政区域便可见一斑。

    贵州路上六府三州,六盘水赫然便在其中。

    彼时高颖德抢占六盘水,是因为那个时候大理还想要主动出击,不说要吞掉贵州路其它的地方,但把石门蕃部所在区域、罗殿国、罗氏鬼国这些地方纳入自己的怀中还是可以的。

    在高颖德看来,这些地方,本来就该是大理的。

    只不过被萧诚窍取走了而已。

    抢占了六盘水之后,大理便可以窥视这些地方,只要萧诚在这些地方的治理稍有错漏,在这些地方出了乱子,那高迎祥便可以乘机出兵。

    在高颖德看来,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

    像罗氏鬼国那些人,必然会不满于被宋人所统治。

    所以,高颖德在六盘水布置了重兵,数万大理军队盘踞于六盘水,随时准备出击。

    但是,事实让高颖德失望了。

    萧诚对于这些地方的治理,简直可以用神奇来形容。

    短短的时间内,萧诚便平息了这些地方的混乱状态,从最开始的雷厉风行的霹雳手段,到最后安抚地方的怀柔政策,年轻的萧诚在手腕之上的老练让高颖德也是叹为观止。

    高迎祥没有找到任何一点的机会。

    唯一能让他们稍感安慰的就是威宁的董奎,总算为六盘水树立了一面屏障。

    三年下来,萧诚在贵阳路上的统治愈来愈稳固,而反观大理国内,形式却是愈来愈严峻了。

    当初把大量的军队调往六盘水、会川府、建昌府、石城郡等地,想趁着宋国内部不稳的状态占上一些便宜,不成想,如此一来,却让高氏在其它地方的统治被大大削弱。

    那些苦于高氏统治已久的国内大家族,岂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腾冲府、兰溪郡、威楚府等地趁势而起,反高氏力量气炎逐渐嚣张,特别是威楚府的杨氏,距离都城善阐府太近,与皇帝勾勾搭搭,威胁最大。

    外头无隙可寻,内部却渐有千疮百孔之势,由不得高颖德不焦头乱额。

    他很想把边境的军队调架去,把杨、王、楚这些家族杀个精光,但问题是,此刻的军队,也不是他想撤走就能撤走的了。

    稍一犹豫,机会便逝去了。

    贵州路上,数路兵马逼近边境,虎视眈眈。

    而在相邻的广南西路之上,宋国的清平军在都钤辖魏武的带领之下,毫不掩饰其对于大理的野心。

    只要稍微调查一下魏武的背景,高颖德就很清楚,此人一定会不顾一切地配合贵州路萧诚的所有行动的。

    边境上的军队动不得,一动就露出了破绽,会让宋军有隙可乘。

    高氏现在头痛得很。

    派了人去汴梁,想要勾连宋国大臣,对贵州路上的萧诚稍有牵绊,岂料这些毫无道德的家伙,钱是收了,但事儿却不办。

    在这一点上,高颖德对于汴梁都堂的那些人,倒是错怪了。

    不是他们不想管,而是实在管不了。

    萧诚对于他们的命令,向来都是当一个屁的。

    现在贵州路还高举着大宋的旗帜,每个财年,还能象征性地往汴梁送上个几万贯的税赋,他们已经谢天谢地,阿弥托佛了。

    谁敢在这个时候找萧诚的麻烦?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再说了,都堂之中还有一些人,觉得萧诚要是真能把大理吞了,对于大宋来说,可又是一桩开疆拓土的大功业。

    比方说现在呆在万岁宫中的那位官家,对于萧诚现的情感就复杂得很。

    一是猜忌得厉害,觉得萧诚就是脑后长着反骨,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学着他的哥哥反了大宋。

    另一方面,却又希望萧诚能够吞掉大理,将大理纳入大宋的版图。

    只要萧诚这么做了,这天大的功劳,在史书之上,总是会着落在他这个官家之上。

    这位大宋的官家,甚至动了只要萧诚能一直效忠于大宋,他不吝封王的这个念头。

    只不过这个念头刚出来,便被都堂严厉制止了。

    在夏诫等人看来,这个头,绝对不能开。

    事实上对于汴梁来说,西南的局面,现在已经失控了。

    这不是封萧诚一个王便能改变的。

    猜不透,看不穿,他们只能继续观望。

    当然,对于汴梁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萧诚与大理打起来,然后打得血流成河,两败俱伤,然后再由汴梁来收拾残局。

    所以现在的六盘水,又成为了大理拖住宋军的一个重要的区域,只要高迎祥还能在六盘水坚持,便能让萧诚畏首畏尾,不能为所欲为。

    大家各怀心思,但对于现在威宁的董奎来说,情况就太严重了。

    董桢全军覆灭。

    这大大出乎了董奎的意料之外。

    要知道董桢率部与毕节的宋军王柱所部天狼军对峙,双方这三年来,大大小小的摩擦也不知有多少起,也不见天狼军占到了多少的便宜。

    天狼军是很精悍,但董桢率领的也是由易娘部为核心组建起来的石门蕃部的精锐力量。论起骑兵的水平,董奎自认为要比天狼军还要好。另外这三年来,董桢又在边境之上建立了以金沙寨为核心的防御集群。

    直到前方有军官逃回威宁,董奎才弄明白了具体情况。

    芒部与乌撒部的突然叛变,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董桢错误的判断,使得边境防线全面崩溃。分散的兵力被王柱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在任何一个点上,宋军都是以多打少,以骑打步,短短的时间内,边境之上的上万兵力,就这样被彻底打散。

    而董桢在逃到毛边寨以后,在当夜选择突然反击,本来是想打对手一个出其不意,反败为胜,但不成想,对方早有防备,准备了一个大大的陷阱在等着他,董桢一头撞了进去,逃进毛边寨的三千兵马,这一次再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全军覆灭。

    而且是真正意义的覆灭。

    王柱在他的大营内,布置了无数的易燃物,在董桢率军突入对方大营之后,大火突然燃起,几个出入口被天狼军用弓弩封住,三千兵马要么被射死在出入口,要么便被活活烧死在大营内。

    重伤的董桢被生擒活捉。

    然后,王柱竟然将重伤的董桢,给送回了威宁城。

    一个全身都被裹得跟个粽子似的气息奄奄的董桢被四名俘虏抬回威宁城的场景,使得威宁城内军心浮动,人心惶惶自不必说。

    威宁城外,宋军的探马斥候,已是往来不绝,但宋军的主力,却一直没有现身,依然停留在距离威宁城外数十里的地方修整。

    对方不进攻,反而让城内的气氛更加的紧张。

    一把悬在头上的大刀,落了下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要么死,要么拼一拼,说不定还有一条活路。

    但这样悬而不落,不免就让许多人生出另外的一些心思来。

    城内去打探消息的斥候们,带回来的东西,让城内更加的不安稳起来。

    南广部、马湖部这些部落的斥候自不必说了,这些探子居然还碰上了芒部、乌撒部的人,甚至于阿头部的人。

    本上同根生的叙州三路蛮,现在却是各自境遇,互相对垒了。

    “大头人,走吧,放弃威宁,撤到六盘水,与高迎祥合兵一处!”只露了两只眼睛和一只嘴巴在在外头的董桢,流着眼泪看着董奎。“我们守不住威宁的。”

    董奎烦燥地道:“怎么守不住?威宁城内,训练有素的士卒还有五千余人,如果加上青壮,万余人都是有的,而且城内的存粮足够一年食用,军械也是足足的,三年来,我们一直在加固城墙,敌人能奈我何?王柱到现在都没有靠近威宁,只怕就是想要将我吓走,好不劳而获地占领威宁!”

    “大头人,兵是足的,粮是足的,可人心呢?人心还可恃吗?”董桢哭泣道:“大头人,五千兵马中,独属于我们易娘部的,不到两千人了,剩下的都是各部族联兵。他们的部族,都在城外各处聚居啊!王柱阴险,不来进攻威宁,只怕是派了人,去抓这些部族的家眷去了,您想想,一旦这些人的家眷被押到了城下,这仗,还怎么打?快些走,趁着这些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将他们带到六盘水去,那里高迎祥有数万兵马,足以弹压这些部族!”

    “到了那里,我什么都要仰仗高迎祥了,没有了自己的地盘,还有什么话语权!”

    “至少还能活着,易娘部还能存在!”董桢已是气若游丝:“来日方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易娘部的家眷都在城内,人心也好凝聚,大头人,趁早布置,要是让别人窥知了我们的心思,只怕连想走,都不容易了。”

    “我想想,我再想想!”董奎站起来,看着董桢,恼火地道:“你怎么就中了王柱那厮的毒计而一败涂地了呢?要是前线我们上万大军仍在,王柱能奈我何?”

    董桢无言以对,看着董奎大步而去的背影,闭上了眼睛,无声的流下了眼泪。

    董桢,殁于当晚。

    天狼军、天鹰军没有急于攻击威宁,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倒也正如董桢所言,他们在搜罗抓捕散布在威宁城外的石门蕃部各部族民,家眷。

    天鹰军来得太快,以至于得到消息能逃到威宁城中的石门蕃部各族部民不足三成,剩下的,全都被天鹰军给圈住了。

    不过王柱可没有将这些人带到威宁城下来威胁对方的意思,毕竟弄这些人来,也是需要精力的,只要看管住他们,再真真假假的放出些消息去,让城内的人却浮想连翩就足够了。

    石门蕃部,本身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以前有罗杓这样的强力人物存在,能将他们捏合成一个整体,但董奎跟罗杓可不在一个层级之上。而且在掌控威宁城时吞并各部的手段也显得太拙劣了一些,所以,王柱只需要等待城内自身的变化便好了。

    就算没有人反水,但战斗力下降,抵抗意愿降低是必然的事情。

    而且,这一次的战事,虽然由王柱这里率先发起,但却也只是整个大局之中的一个引子而已,所有的一切,都要放在萧诚灭大理这个大战略之中来进行。

    什么时候动手,要依时势而定。

    现在,王柱还必须等待一个最佳的时间。

    威宁城中的人心变化,如期而至。

    先是出城打探消息的一些斥候,一去不归。

    最开始,城内还以为这些斥候遭遇了宋军斥候,两边交锋之下不敌而死,斥候本来就是一个高死亡率的行当。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渐渐地发现不对味了。

    因为易娘部的斥候每次出去,都还能安全归来,一些家眷在城内的斥候,也能回来,那些不回来的,都是家眷在外头的人。

    换句话说,这些人,当了逃兵了。

    于是城内不再派易娘部以外的斥候出营打探消息了。

    但接下来,易娘部的斥候们也回不来了,这一回,他们是真遭遇到了宋军的斥候。

    连接的损失,使得城内干脆不派斥候出城了,但这,也让他们对于外面的消息几近于断绝。

    王柱唯一留给董奎的一条活路,就是退往六盘水地区。

    围三阙一,不过谁也不知道,那阙的一,到底是生路,还是一个更大的陷阱。

    战争爆发第十天,就算每天王柱都像乌龟爬,他也还是看到了威宁城。

    而这个时候,高迎祥也再次要求董奎立即退往六盘水与他合兵。枪手1号的抚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