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抚宋在线阅读 - 第1140章

第1140章

    说白了,就是对未来新立朝廷的一个权力的划分。

    各路抚臣、豪绅们收到的便是过去联合会的那一套治事制度,在给他们的信件之中,说得很模糊,但中心思想却是很明确的,这些人一看,便能准确地抓住这封信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限制君权,扩大相权。

    廷议而决,集体决策。

    说起来,自有皇帝以来,君权与相权之争,便几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但在大部分的时间里,皇权始终是占据着一定优势的。

    相权占据优势,基本上是因人而异。

    而且存在着人亡政息的问题。

    不是每一个首辅都能够压制皇帝的,而且能够压制皇帝的首辅,在死后下场一般都很凄凉,甚至要落一个奸臣的大帽子难以翻身。

    而萧诚送出去的这一份规划书,却是要将相权的优势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

    而皇帝在以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将会成为帝国的一个象征。

    说白了,就是一个被供养起来的菩萨。

    要是换在以往时候,萧诚的这份规划,是很难被实现的。

    但现在却真有可能被兑现。

    国势动荡不安,辽人势大,国家随时都有可能倾覆。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个强势的人物出来力挽狂澜,而即将登基的皇帝赵安,年纪又还太小,不可能掌握大权,大家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这样一个小家伙。

    所以,他现在只能当个坐在那里的菩萨。而把本来属于皇帝的权力,交付给下面的大臣。

    以赵安与萧诚的关系,萧诚本来能够得到最大的份额,但现在萧诚却将这一份让渡了出来,交给了他规划中的联合会。

    权力这玩意儿,便像是毒品,一旦沾上,便会上瘾,不会有人嫌自己的手里权力小,也不会有人在获得权力,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之后,又心甘情愿地将这个权力还回去。

    为了自己的小命以及整个家族的存亡着想,大家也会努力地维持住这个制度。

    这便是萧诚笃定他会得到这些人支持的原因。

    他号召大家来江陵府共同推举赵安登基,不是想要剥夺大家的权力,相反,他是增强大家手中的权力。

    而这个权力将来也会随着与辽国的争霸天下而起伏,赢了,将会大幅度地扩大,输了,那连命都没有了,权力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萧诚给大家的不仅仅是权力,还有希望。

    如果所有地方大佬们,都如约到了江陵,也就是说大家都认可了这份政治大框架,剩下的细节,便可以在这份大框架的约束之下进行磋磨了。

    整个大宋的体制,是非常奇葩的一个存在,官制异常复杂,设有三省六部制,却闲置不用,真正掌握权力的是两府三司制,政权归于政事常,军权归于枢密院,财政权归于三司。

    这样一来,就平白无故地多出了一套官员体系来。

    这样做,倒的确是稳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而且两套班子还可以互相牵制,互相挚肘,而且很多官员光拿钱不干事,也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所谓大宋养士数百年,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但养官员是要钱的,而且大宋的官员们的待遇那也是比任何前朝都要优厚太多了。这些钱来自那里呢,自然就是从老百姓那里收起来的,老百姓的负担可想而知。

    不仅仅是养官员,大宋还养了一大拨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年的厢军。

    所谓的厢军,其实就是朝廷拿钱养着那些因为失地、灾荒等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导致的流民,把他们收容起来,免得他们闹事。

    而这,又是一大笔开支。

    萧诚当然不肯再干这样的事情。

    有钱,他也要拿来改善民生,要拿来加强军备,要拿来准备开展北伐,收复故土,怎么可能拿来白养这些不干事的闲人?

    当然,这样的改制,必然是会触及到无数人的利益,而且是读书人的利益,将来的反弹可想而知。

    所以萧诚必须先用更大的利益,套住那些有实力的家伙,让他们跟随着自己起舞。

    只要这此人物站在自己这一边,那些干拿钱不干事没实力的家伙,就不值一提了。

    因事而设岗,职事官和寄禄官合二为一。

    反正就是一句话,新的朝廷不养闲人。

    你拿一份钱,就得干一份事,负一份责。

    联合会将成为皇帝之下的主要决策机构,而六部变为具体的办事机构,而六部又将对应府县之中的六曹,这一份改制的详细计划书,如今也只有在场的这几人知晓而已。

    只有新皇帝正式登基,新的朝廷正式成立,开始发挥起管理天下的职责之后,这一份改制的文书才会向天下公布。

    守住襄阳,守住两淮,然后再在南方励精图治,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加强军备,最后才能说北伐的事情。

    现在,辽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点,所有人也是不得不承认的。

    辽国有他们的问题,但现在的南方,一样也是问题重重。

    就没有一件事情是能容易做好的。

    第五百五十三章:压制

    郑则仕两手扶着拐杖,半闭着眼睛,身子却是坐得笔直。

    在他的身后,长子郑之龙却是脸色难看之极,瞪视着对面坐着的那个中年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