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22节
书迷正在阅读:逃荒囤货:全家靠超市系统爽麻了、穿成年代文娇软女配、夜夫人携崽惊艳全球、无限流:在暗黑童话里驭神、有一天,我成了冥界团宠、别慌!穿成傻寡妇后逃荒开挂了、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重生大小姐:夜少的心头宠、九真九阳、带着农场空间玩转七零
【我只去过陆家嘴,】她有点怯懦地问了黑刃一句,【跟那个有关吗?】 ……黑刃没搭理她。 大年初一,外面白雪纷飞,屋内炭火正旺。 围着火炉说说笑笑过新年,气氛倒也十分快乐。 ……就是柏酒、椒酒、桃汤不怎么好喝。 在大家的期待下,她又十分敬畏地尝了尝五辛盘,然后感觉到内心崩溃的声音。 从南到北的年夜饭都不一样,但不管哪里的年夜饭,都没有空口吃蒜的习惯吧? 还是没有大棚前提下的干蒜!!! 孔乙己摸摸胡子。 “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自古有之,如何大惊小怪?” “虽说自古有之,”她痛苦地说道,“但我还是第一次吃。” “如此说来,陆小郎君家乡何处?”蕃氏有点好奇,“春节时又当吃些什么?” 她的家乡…… 这个问题跳过。 “我家吃饺子。”她说。 “……饺子?” 她讲解了一下,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原来郎君是荆襄人。”眉娘道,“妾听说张仲景所创祛寒娇耳汤,在南阳一代很受喜爱呢,只是不知当如何做来?” 包饺子?她有了兴致,“我来给你们包一顿饺子吧!” “须用什么食料?妾亦可——” “不必不必,”她摆摆手,“我回去取来便是!” 虽然没有什么好面粉,但饺子这东西,只要心诚!总能包出来!大葱猪肉馅儿的煮饺,咬一口吱吱流油,怎么样? 饺子快要出锅,风雪裹着哭喊声便传了过来。 待探出头去望一望,巷口处几十名男女被绳索牵着,被西凉兵押解着,在风雪里踉跄前行。 不同于那些作为战利品被俘虏,衣衫褴褛的百姓,这些人的衣着在昏沉黯淡的天色下,依旧带着艳丽夺目的光泽。 他们的面容也不同于肌肤粗糙而憔悴的平民,几乎每一张脸,虽然在严寒中被冻得青白,却依旧显得肌肤光滑,颜色润泽; 他们其中大部分人,甚至连哀恸哭泣都带着得体而不失风度的仪态; 但其中为首的那个老人是最令她在意的。 他在风雪中沉默前行,脸上好似没有一丝表情,仍然是镇定而有威仪的,甚至连西凉骑兵也并未将鞭子落于他的身上。 但雪花打在他苍老的脸上,花白的胡须上,还有那身玄色官服上,仍然令人感到,他在忍受着内心极为煎熬悔恨的苦楚。 “那人是谁?” 周围的街坊邻居们纷纷探出头来,小心翼翼地注视着眼前这一幕。 直到他的身形从巷口消失,湮没在风雪里,陈定才回答了她。 “那是太傅袁隗,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竟也落得这样的下场。” “既是门生故吏遍天下,为何没有人搭救他呢?” 陈定脸上露出了一个十分古怪的表情。 “……陈大哥?” “因为董相国,便是他征辟起用的啊。” 这该怎么说呢? 5魅狗想了半天,没想出一句对“四世三公”的同情话来,直到眉娘的惊叫声传来。 “这个饺子,”她嚷道,“是吃肉丸和面皮的吗?” 第22章 年节的幸福时光总是很短暂的,但公卿大臣被拉到城中“俱五刑”的频率却越来越高,甚至频繁得让雒阳市民习惯性开始绕路走。 毕竟反社会分子是少数,哪怕底层百姓仇富,愿意偶尔看看世家贵族倒霉,也不会乐意天天去看他们被砍手砍脚挖眼割耳,血流一地哀嚎阵阵之后再砍掉头颅,悬于午门。 那些大臣们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人痛哭流涕,瘫软在地,也有人痛斥董卓,慷慨就义,咸鱼还见过一个临风玉树般的美男子,一身白衣,气质绝佳,也一样地面如死灰,被拖到西凉人的屠刀之下。 ……她也不是心理变态,特意跑去城门口观刑,而是董相国在发现大家都很害怕这种事,甚至渐渐不想围观之后,就把行刑地点挪到了市廛。 【你看他生得那样俊秀,又那样年轻,】黑刃叹息了一句,【这样死去,岂不可惜?】 她没吭声,将目光转开之后,继续在人群摊铺中寻觅草药贩子。 【不想救他吗?】 草药贩子虽然没有寻到,但她在卖野菜的摊前倒是发现了她想要的东西。 枝条淡红,扁平肥厚的叶片圆圆小小,如同马齿一般。 人群中心的惨叫声响起,随即没了动静——熟练的刽子手们为了防止这些行刑者破口大骂,对董相国搞什么人身攻击,上手会先割掉舌头。 “来两斤吧。”她不为所动地掏出了钱袋,想了想又问一句,“能再搭半斤荠菜吗?” 【你真是个狠心的女人。】黑刃又叹息了一声。 这一次它的叹息获得了主人的回应,但她仍然是在小心翼翼将那包野菜装进麻布口袋之后,才有功夫回答他。 【我的同情心很宝贵,不会浪费在那些公卿世家子身上。】 【因为他出身高贵,所以他不值得被同情?】 【因为在董卓和这些高门子弟的战争游戏中,】她耸耸肩,【他们是玩家,而我们是游戏内容。】 这场战争自初平元年开始,成为了笼罩在雒阳街头巷尾,盘桓不去的阴云。 众所周知,董相国心情不好的时候,他总是得杀点人的。 他杀公卿,杀名士,偶尔也会杀一个皇帝或是太后——据说那位被迫退位的皇帝,弘农王刘辩在被鸩杀之前,还作了令人潸然泪下的绝命歌: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真的,太有文化了。 她那个小肚鸡肠、一事无成、望之不似人君的少东家怎么就没能在赴死之前,留下什么千古诗篇呢? 难道说庶民就该从生到死都发不出一声像样的呜咽? 这个不成体统的疑惑偶尔会待在她的脑子里一会儿,然后又被什么不经意的事冲散了。 这几日孔乙己家过得不太好,但也不独他一家,全城百姓过得都不怎么样。 天气虽然转暖,雒阳方圆两百里内已近无人烟,进城卖柴的人越来越少,出城拾柴又要冒着生命危险,干柴的价格便越涨越高,终于涨到大家将要用不起的地步。 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平凡人家为了省点柴草,取暖是不能随意取暖的。家中有多余的衣服,便多穿两层,这也算是殷实人家,没有多余的衣服,便靠着一身正气去扛一扛,贫民区那一排小窝棚,每天都能运走几具正气不足的尸体,而后窝棚上搭的烂草便被邻居们哄抢一空,连搭梁的木板也不会留下,最后只剩几堵泥墙明晃晃立在那里,算是告诉别人,这里曾经有过主人,他也曾在世上走过一遭。 ……其他家当倒不怎么有人下手,因为这种人家里经常没什么家当可拿。 东三道上这些户人家,多少还比贫民窟的泥腿子们强一点儿,能穿得起衣服,也能住得起遮风避雨的房子,但舍不得用干柴也是人之常情。孔乙己家为了省点柴,这几天喝了些没煮沸,没消毒的井水,一家子便病倒了。待咸鱼察觉到这户人家几天没怎么出门,上门拜访时,孔乙己已是瘦了一大圈儿,浑然不似人形,问起来还颇为悔恨。 “人家也是这样过日子的,偏我就不行?不过喝了几瓢冷水,自己病了也就罢了,还将病气过给了三郎,真是……” “没有病气这种事,”她掏出马齿苋递给他,“这东西解毒止痢,陈大哥将草药煮沸了喝下,就会好了,这些日子记得不管入口还是洗手,都要用煮沸过的水才行。” 看看孔乙己欲言又止的神情,她想想又加了一句,“一会儿我给你拿一捆干柴来,你先用着。” “何必如此?”这位经常也追忆世家昔日风范的邻居一脸羞赧,蜡黄脸上还多了一丝血色,“难道陆郎君不用柴吗?” “用,”她说,“但我缺柴时还能出城拾柴,你却不行啊。” ……孔乙己的脸又黄了,半晌之后才想起了找回自尊的办法。 “这几日人皆传闻,城中起了盗寇,你若独自出城,千万小心才是。” “咦?”她还是第一次听说,“为啥会有盗寇?” “自是缺粮少米,附近又苦无补给之故。” 陈定似乎很想说点什么,最后又咽下去了,只是摇摇头,“世若沸釜,何人得安?” 宫中的小皇帝大概也很想说这句话,至少小黄门都作此想。 各路勤王兵马渐渐聚集了起来,据传有十几万人马,将要与董贼一决胜负。 这样的消息先传进西凉军的军营中,那些频繁调动的兵马便是明证; 而后传至宫廷中,宫中的内侍宫女们眼中便也有了光; 待得一名常侍悄悄说给小皇帝听之后,天子也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大汉仍有忠臣在,袁本初、袁公路果然是忠义之士,祖上食汉禄,岂能不思报效国恩! 宫廷是不会缺少炭火的地方,当今天子为董卓所立,董卓更不会令他在衣食上受到半分委屈。 但在这空空荡荡的阴暗宫殿之内,只有这样隐秘的消息能带给天子一星半点的温暖——直到董卓剑履上殿,宣布了一个新的消息。 “袁氏兄弟逆乱,凶国害民,”他的声音如滚雷一般响起,连殿内的蜡烛都似被惊得跳动了一瞬,“陛下何如迁往长安?” 这位身材壮硕的武将已经不很年轻,花白的头发,眼角处的皱纹,手臂上的赘肉,都在暗示他已不再是桓灵时那个骁勇善战的百战之将了。 但在九岁天子的眼中,董卓仍然如悬在头顶的巨石,随时能令他如他的兄长一般,粉身碎骨。因而他惊恐地睁大了眼睛,“祖庙皆在雒阳,怎能去长安?” 祖庙在哪里,董卓其实不怎么在乎,但他仍然十分平静且耐心地回答了天子的问题,“只有去长安,臣才能保护陛下。” 他才不需要这个贼人的保护!小皇帝在心里控制不住的尖叫起来,但他还是什么都没有喊出来,只是渐渐地红了眼圈。 这样的神情落进了董卓的眼中,他的神情一冷。 “陛下很喜欢雒阳?” 这个问题陛下答不出来,董卓也没想要他答出来,这个老人更像是在自问自答,问过之后,便发出了一声冷笑,连脸上的肌肉都跟着冷酷而凶残地抖动了一下。 “陛下放心,臣不会将它留给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