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玄幻小说 - 谁说纨绔不读书在线阅读 - 谁说纨绔不读书 第74节

谁说纨绔不读书 第74节

    他脸皮薄,即便齐鸢说了要请他,他也想端着架子等齐方祖三请五请,这样才好看。

    但听齐鸢说到学院里的斋长等职都可让学生来做后,他又忍不住动心起来——他手下有不少家境贫寒的士子,乃园靠他一人支撑着实吃力,而且他也不敢多收徒,之前也拒了不少资质不错的学生。

    可书院就不一样了,齐家书院仅学田的租银就不少,而且学生们在书院做事拿常例,也跟别人接济不一样。

    褚若贞心思转了转,想着松松口,暗示齐鸢自己愿意。

    谁想齐鸢竟然也转了口,让他自己考虑。褚若贞迟疑起来,脸色发红,轻咳了一声。

    齐鸢只微笑看着。

    其实齐方祖已经按照聘请山长的规矩,写信呈送给洪知县了。洪知县重视本县教化,最迟不过明天就会下文书。之后书院收回,聘请山长一事也会记入县志里。

    但齐鸢并不打算告诉褚若贞。

    齐府之前不知道资助过多少扬州府士子,然而那些清贫士子一边理直气壮拿着齐府的银子,一边嫌弃齐家是低贱商户,认为是齐家有意攀附。一个个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齐家是实打实的出钱出力不讨好。

    如今书院这事,齐鸢可不想再看到这种局面。

    虽然褚先生不是那种人,但齐鸢同样希望是他自己权衡之后,主动答应,而非齐府百般邀请。

    同样,乃园的师兄们若想在齐家书院谋求职位,那也必须放下身段,自己来申请。

    对于师兄们,齐鸢的目的就很明确了——他要日后每一个进书院的人,都承齐府的情,念齐家的恩。这样将来齐家势弱时,能依靠的便不止有自己了。

    褚若贞没有犹豫太久,齐鸢送完东西的第二天,褚若贞便主动上门拜访,找齐方祖商量事情。

    齐方祖事先得了齐鸢的提醒,知道自己过于殷勤反而会被人看轻,于是压下心中欢喜,一脸严肃地地将褚若贞迎到花厅,表现得也不是十分热络,只就事论事,先就书院的大小事宜商量了半天。

    等到晚上正事谈妥,齐方祖留客吃饭,这才露出热情好客的一面来,置办了一桌上等席面不说,还请了从京城来的有名的少年声伎班。

    齐鸢在下首作陪,听那戏班子唱的是《错魂记》,讲坏人魂穿到秀才身上如何如何,心中不由轻轻苦笑。

    倘若那天齐方祖听清了自己的坦白,那现在小纨绔应当就在回京的路上了吧。伯府贫寒,小纨绔肯定没法再听人唱戏的。山珍酒席自然也吃不起,恐怕连口肉都要省着。

    假如此时他知道了俩人错魂的实情,也不知道他会做何选择?

    想到这些,心中又愧又忧,一夜未能安睡,干脆和衣坐起,思索怎么把书院的事情做大一些。

    ==

    翌日,洪知县派人送来了签好的文书。

    齐方祖虽然已经跟褚若贞谈好了书院的各项事宜,但拿到文书之后,他还是亲自去了一趟乃园。

    乃园的诸生正在听褚若贞讲席,忽然听到外面锣鼓声响,从窗户往外看,只见齐家的陈管家一身绸缎衣裳,身后跟着十几个奴仆,正抬着东西热热闹闹地挤进学馆。

    众生面面相觑,随着老师来到院中。陈管家带着诸位家仆正儿八经的朝褚先生施了个礼,又寒暄两句,这才双手递上一张文书。

    众生抬头去瞧,只见上面写着:“乡侍生齐方祖顿首……侧闻先生学行纯懿,闬钦仰之日久矣……”

    陈管家作揖道:“褚先生,这是我家老爷下来的请书,后面几箱聘礼都是些灯油课纸等物,另有聘银二百两,一并送上。”

    身后孙大奎将聘银箱子搬到院中,乃园的士子们见那里面白花花的银子码的整整齐齐,不由个个咋舌。

    褚若贞也是十分意外,他昨天跟齐方祖谈好之后,已经准备好这几天收拾东西了。没想到齐方祖竟然会郑重其事地下关书送聘礼,走一走过场,显然是在给他做面子。

    果然是经商之人,头脑精明,偏又体贴周道,事情办得也漂亮。

    当然经过陈管家这一路的敲敲打打,沐风书院被齐家收回,打算请褚若贞当山长,重新开院收徒的消息也在扬州府流传开来。

    同时被众人知道的还有沐风书院的改名一事——齐家各香铺纷纷在店铺门口放了个大木箱。并言明谁有好用的书院名字,可以写在纸上,投入箱中。

    凡是参与征名者都可以领一角清凉膏。倘若哪位的建议被齐府采用,齐府还会为其免费供应一年的熏香。

    几天的功夫,扬州府六县两州,无人不知江都县的齐府收回了沐风书院,并聘了褚若贞为山长,如今正忙着改名收徒。

    只是这生徒的选取十分严格,只要品行兼优,可以造就的优秀生童。入学院的方式也是考试,时间则是三、六、九月的最后一天。

    然而只要考取进去,学生便可以选择寄宿,伙食由学院供给,家贫者可以向书院申请膏火补贴,这样只要考核通过,便不用考虑每日所费的灯油课纸,以及冬日取暖等费用。

    齐家书院一时风头无两,有人看不过齐家排场,讥讽不过齐府是低贱商户,如今故意附庸风雅罢了。然而这话很快被人反驳了回去——如今谁不知道齐家的小少爷齐鸢是扬州府的府试案首?

    这位可是县试也是夺了案首,前不久又在金陵大出风头的,望社社首都对他称赞不绝。

    现在眼看着就要院试,若这位再院试夺魁,那扬州岂不是要出个小三元?如今别说扬州,整个江苏都几十年没见小三元了。

    于是,不少人的注意力又从齐家书院转移到了齐鸢身上,暗暗期待这位的院试表现。

    齐鸢这些日子一直忙着书院的事情。偌大的书院,肯定要扩招生徒,老师自然也不能只有褚若贞一个。

    他写信询了桂提学,由后者举荐了两位颇有名望的儒师。等郑重下了聘书将儒师请来书院之后,时间也到了月底,扬州各县总共来了三百多名报名考试的生童。

    孙辂等师兄们虽然分领了书院不少职务,但现在乡试在即,众人都不敢耽搁时间。

    于是入学考试这一天,齐鸢便作为书院的学长,带领众生童拜祭先贤。

    黎明时分,三百位前来应试生童衣冠齐整,分成数排列于书院讲堂。齐鸢位于众生之首,一袭青衫,神色端谨,眉目凛然。

    褚若贞在讲堂前面,目光掠过齐鸢时,不知怎的,忽然就想起了当年带着一群纨绔嘻嘻哈哈,闹腾着进社学的齐二少爷。

    印象里那个小小的,骄纵恣意的身影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眼前这个进退有节的神童少年。

    齐鸢……齐鸢……

    褚若贞轻轻摇头,心中暗想,以后谁还敢说齐家纨绔不读书?齐鸢之才,且走且看吧!

    第83章

    转眼进入七月, 书院的三位先生给孙辂等人讲课之余,也开始忙着阅卷筛选, 为书院招收第一批学生。齐鸢每天做完功课就去给先生们打下手, 干些誊录记名的杂活。

    三位老师除褚若贞外,另俩人一位姓孙,一位姓李, 都是浙江的时文大家。

    这次因有桂提学从中牵线, 又听说褚若贞在这做山长,两位先生才答应来书院看看。没想到这书院比他们想象得好太多。先不说孙辂等弟子们个个文采俊秀, 单是齐家给老师的束脩就极为动人了。

    他们两人每年脩脯银就各四百两, 年节的敬银每次二十两, 另外伙食费, 父母寿礼银, 年节回乡来回车马银,粗略算算也得有二百两银子。齐方祖为人慷慨,甚至表示将来他们辞馆回籍, 都会另给安置费。

    至于褚若贞这个山长,待遇当然更好一些。

    虽然文人喜谈穷, 但他们口中的“清寒”并非真正的食不果腹的穷酸,而田园富足之后的闲情逸致。更何况如今朝中官员,一品文官的岁俸银不过二百多两,禄里也是二百多斛。

    他们几人自然不敢跟一品大员比,但是跟三四品的文官比起来, 这束脩可真是丰厚多了。别的不说,就他们说知道的书院学馆, 这里是独一份。

    银钱富足, 几位先生便也多了许多雅致, 或聚一起品茶饮酒,或请三五好友来书院讲学,顺道穷揽胜景,看扬州风物。

    他们俩人都是一方名士,朋友自然也都擅书画。其中有位姓曹的老先生,书法极妙,只是深居简出,不像逸禅先生那般张扬。孙先生与他是至交好友,如今也写信将人请来,打算齐家选定书院名字后,请曹老先生为书院题字。

    老先生到扬州的这天,齐鸢陪着孙先生去接人,就听孙先生问:“书院名字可定了?”

    齐鸢这几天忙得顾不上选名,闻言摇了摇头:“各铺子送来的征名虽多,但大多以山或以景命名,并无新意,学生还得再看看。”

    “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你莫要耽误太多功夫。”孙先生道,“你这两次的功课我看了,文章还算通达。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扬州虽然科举不弱,但远不如浙江绍兴、江西吉水等地。我看你最近整日忙于杂务,是不是因府试案首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将来院试乡试必过?”

    齐鸢最近的确很忙,书院收回后,齐二老爷便又打上了主意,先是要去做掌教,后来又闹腾着要让齐旺和那群不学无术的伙伴进去。

    齐鸢不肯答应,齐二老爷便联合了齐家族长和各旁支长辈,向齐方祖施压。

    自家书院,如今又请来了名士大儒,族里人当然个个都跟齐二老爷一样,想方设法要塞儿孙进去。于是齐方祖每天都要面对一族人的讨伐。

    齐家祠堂开了两三次,齐鸢每次都会被叫去问话。

    虽然有老夫人顶着,但时不时这样的确很费精神。

    “都是些家务事。”齐鸢对此也很无奈,苦笑道,“学生会注意的。”

    孙先生也知道齐家如今闹腾地厉害,敲打了两句后,便道:“我让老友带了一本《昭阳文集》,这本集子是他那得意弟子写的。那学生跟你差不多大,颇有灵性,如今已作为绍兴的贡生进了国子监。你且看看他的文章。”

    齐鸢应是,想了想,问那位学生的名字。

    “姓方,叫方成和,会稽人士。”孙先生说完,见齐鸢愣住,又道,“你可不要小瞧他,这位可是是杨太傅的得意门生。”

    杨太傅……

    齐鸢点点头,低声道:“学生知道了。”

    他当然知道。

    当年他去太傅府上时,曾在东书房见过一张纸,上面是杨太傅没抄完的一则《端砚铭》。齐鸢当时心生好奇,低头去看,然而越看越觉吃惊。

    那铭文气象磅礴,汪洋翰墨,绝非老太傅的手笔。

    果然,那天杨太傅回府后,告诉他这是浙江的一个学生写的,那学生名叫方成和,天资颖悟,但家贫如洗,平时给别人写诗作文赚点钱。

    这《端砚铭》便是他的代笔作。而买这铭文的同乡学子,因打听出太傅喜欢各种砚台,因此借着进京的机会,送了一方古砚给杨太傅,顺道附赠了自己的文章和这则铭文。

    太傅看其文章平平,这则铭文短短三十二字,却雄壮雅秀,不由惊异。于是将人叫到府上询问。

    那同乡左右支吾半晌,终究不敢遮掩,说出了方成和。

    齐鸢当时神色不动,内心却想,这人文采不错,心机也深沉。

    他那天也写了一则铭文,同样三十二字,压在了太傅的桌上,心里想着回头倒要听太傅如何评价。

    不料隔天,自己便惹恼了皇帝,被禁足在府中,再也没能见到太傅。

    如今转眼六年过去,这位竟已成了杨太傅的得意门生,并以贡生身份进入了国子监,若没意外,他今年就要参加乡试了。

    齐鸢神色微微黯然,眼见着快到码头了。他忙收敛心神,请孙先生去江边的酒楼坐着喝茶,并派小厮去码头盯着。

    天气炎热,幸好这酒楼临江,有凉风吹着。齐鸢要了两份解暑的茶饮,脑子里却忍不住回想当年的两则铭文。思绪正纷乱,忽然听身后有人问:“是城东齐府的齐二公子吗?”

    那声音尖细,带着几分犹豫。

    齐鸢回头,就见身后站着一个个头不高的男子,眉眼依稀有些眼熟。

    “我是齐鸢。”齐鸢疑惑挑眉,“你是……”

    “果然!”那男子闻言大喜,见他转过脸,又仔细地看了看,这才惊叹道,“这才几月不见,小少爷竟就大变样了,小奴差点认不出来。”

    他说完见齐鸢微微蹙眉,连忙道:“齐公子不认识我,我是婉君姑娘跟前的二勇。”

    齐鸢一愣,立刻想起来了。

    这人是婉君姑娘身边的小龟奴。自己之前想求见婉君,曾被他讥讽过一顿。后来在玲珑山见婉君的时候,这位倒是不在身边。

    “你怎么在这里?”齐鸢愣了下,心中一动。

    莫非婉君回来了?不对,婉君如果回扬州,一定会安置好后再告诉自己。这小龟奴看着风尘仆仆……倒像是刚从外地回来。

    果然,二勇道:“回小少爷话,小奴这次回来是为了送信的。我们姑娘说,信里能说的事情有限,所以让我自己跑一趟,这样小少爷想知道什么,问小奴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