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0章 心中有数
“这位老板说的有两点我不认同。第一,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仅仅有技工荒,普通工人也极缺!第二,你说贫穷落后地区来的劳动力素质低下,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把低端的制造业往我国转移,造成了我国沿海地区的用工不足,这才导致了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流动。” “我想再次强调,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向东南流动,并非是逃荒要饭,而是市场驱动下的自然选择。” “最早从中西部流出的农民工,都是当地有见识的优秀分子!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受过工业化训练和工厂化熏陶的农民,是最容易成长为高级技工和大国工匠的一群人!” “他们能来到南粤,你们就好好珍惜吧!” 这个老板颇不服气,对江寒的话也提出了质疑。 江寒说道:“最早出来打工的农民到南粤,我把他们叫做孔雀东南飞。他们一是有见识,二是有底子。这个底子,就是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所需要的纪律观念、团队意识和基本技能。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两次浪潮,培育和催生了半工半农的群体,这个群体数量庞大,在河洛省,保守估计数量有100万之多。” “第一次浪潮,是三线建设。在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东南沿海发动的战略攻势的大背景下,从1964年起,国家决定将所有的军工制造、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精密仪器行业的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中西部山区。” “从1964年到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2052亿元巨资。” “那时,国家提出一个口号,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中西部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无数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称为:三线厂。” “那一时期,大量的国防企业和重工业企业从北至东三省南至珠三角的东部战略一线地区来到西部,在这些地区建立起一个个以工业为核心、工农业结合、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后方战略基地。” “三线企业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也从工农业结合当中培养了一大批的产业工人后备力量。” “如果没有三线建设,很难想象我们如今的工业化进程。” “但是,三线企业逐渐没落,有的由军转民,有的已经搬进了城市,在当地留下了一大批工人。” “这也为后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创造了足够的物质条件和人力基础。” 江寒讲到三线厂建设的时候很是动情,如果不是三线厂,中西部地区根本没有机会实现工业化。 单纯指望市场的力量,不沿边、不靠海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 中西部地区后来能够从外地招商引资成功,最重要的基础还是当地有一些三线厂,拥有不少现成的厂房,还有不错的道路等基础设施。 “第二次浪潮是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1984年中央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正式改称为乡镇企业,对家庭办和联户办企业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84到1988年是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期。” “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还是源于三线厂建设留下来的底子。” “1988年以后,由于市场、区位、规模、技术等因素,中西部乡镇企业开始走下坡路,大量的企业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半工半农的群众又回到了土地上。” 江寒继续讲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乡镇企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不仅是因为它继“包产到户”之后进一步解放了乡村生产力,推动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通道;更因为它在整个国民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向的过程中,充当了“马前卒”与探路者的作用。 “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承接了三线厂培训的半工半农的群体。乡镇企业的离土不离乡的模式,让更多的当地农民熟悉了工业和工厂,产生了大量工人。从这个角度看,乡镇企业又承担了类似学校的教育功能。” “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衰落,恰恰为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这些首先从中西部流出的劳动力,恰恰是经过了两轮工业化大潮洗礼和培训的特殊群体!” “东方风来满眼春,我国经济的发展,绝对不会是南粤省的一枝独秀!” “可以预测的是,其他省份会出台更好的条件,吸引你们所说的盲流到他们那里去。不仅仅你们邻近的省份,中西部地区也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秀工人的回流必然成为一种潮流。” “南粤如果不转变陈旧的思想,盲目自大,那么领先者一定会变为追赶者,标兵变成追兵!” 刚才提问的老板似乎一心要找回面子,大声说道:“我承认你说得有道理,这些农民工的素质不错。一旦他们真的流向别的省份,或者是卷铺盖回家,我们南粤也不怕。因为我们还有大量农村人,中西部的走了,我们本地人补上!我们完全可以自力更生、内部挖潜!” 任仲复的精神一振,没错! 外地人走就走了! 南粤省这么多人口,还怕找不到打螺丝钉的流水线工人? 江寒微微一笑,把话筒拿起来:“这位老总,你知道南粤省的农村人口有多少?” 老板拿起话筒,又放下了,他只知道南粤的总人口,但真不知道农村人口到底有多少。 江寒在仲山大学就读时,专门对南粤省的经济与人口变动做过研究。 “我告诉你吧,前年南粤省农村人口是3892.51万,农村人口的比重是32.25%。” “全国的农村人口占比达到69.21%。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南粤省的农村人口占比极低!” “你们现在的占比充分说明,你们农村人口中能够进入城镇的基本上都进了!” “你们这个比例再减小的话,农业还搞不搞了?农村还要不要了?” “你想自力更生、内部挖潜?” “我告诉你吧,无劳力可生,无潜力可挖!” 数据就摆在这里,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江寒的话让老板再也无法反驳了,张了张口,什么都说不出来,只得尬笑一下回到原位。 秦怀礼高兴极了,江寒这小子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说江寒口才有多好,倒也未必。 单纯的口才好,只是技巧而已。而技巧在专业领域面前啥也不是。 江寒之所以大占上风,主要是因为他不仅专业,更是因为他用数据说话。 因为心中有数,所以心里有谱。 从这个老板提问的架势来看,恐怕《经济新观察》和emba学员早就串通好了。孤照的官途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