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瀚海唐儿归在线阅读 - 第358章 天下震动

第358章 天下震动

    又临近除夕,这是张昭来到这个时代后的第七个年头,此时已经是后晋天福三年,公元九三八年。

    这一年徐知诰改名李昇,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石敬瑭正式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耶律德光诏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南京为东京。

    而还有四年,儿皇帝石敬瑭就要在屈辱中抑郁而死,神州大地的大变乱,也将开始。

    身在凉州的张昭,也刚刚完成了对于所有河西陇右唐儿来说,最重要的伟业,一统河西凉州十七州。

    后晋派来的天使卢导和刘涛也已经返回中原,只等张昭与石敬瑭谈判完毕,少了成、武、秦三州,但是多了伊、西、会、原四州的河西陇右十八州户籍图册,就将交到中原朝廷手中。

    自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张昭曾祖父张义潮起兵推翻吐蕃暴政以来。

    九十年中,河西陇右唐儿,几经波折,最终得以回归故国的大义,就要在张昭手里完成了。

    这也是哪怕石敬瑭是毫无廉耻的儿皇帝,张昭还是要遵奉中原朝廷的原因,河西陇右归国,是各族人,特别是唐儿后裔心中的执念。

    沙州张家以此起家,以此凝聚人心,哪怕是张昭这样的穿越者,也得依靠这条大义来凝聚、领导麾下各族。

    他张昭遵奉的,不是石敬瑭这个儿皇帝,而是中原朝廷,是大义名分和回归故国的决心,至于皇位上坐的是谁,并不是那么重要。

    张昭现在给自己打造的人设,就不是割据一方的军阀,而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国家忠臣。

    当然,作为一個忠臣,以河西陇右十八州归国,是忠诚于国家的具体体现。

    那么上书面刺君王之过,那也是张昭这个大忠臣的职责。

    于是,就在石敬瑭正式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同时,张昭上了一封言辞恳切但情绪激烈的奏疏。

    张昭在奏疏中表示,‘契丹,昔年乃中原大朝臣子,今虽骤得强盛,但仍是蛮夷,燕云十六州国家根本之地,万万不可交给契丹。

    奉耶律德光为父,乃大家(石敬瑭)私事,割让燕云十六州,则是公事。

    臣武威郡王,河西陇右节度大使万万不敢苟同此出卖领土之事,望大家收回成命。

    若是契丹人以武力相威胁,臣愿提河西陇右十万精兵,出河套尊王攘夷!

    此奏疏一出,天下响应,后晋之中,安重荣,刘知远,杨光远等实权派纷纷落井下石,都说要尊王攘夷。

    这一来把石敬瑭脸都给搞绿了,只能赶紧让刘知远外出为许州节度使,将女儿长安公主嫁给杨光远的儿子杨承祚来安抚。

    对于言辞和行动最激烈的安重荣则一边安抚,一边准备讨伐。

    而后晋之外,后蜀孟昶、南唐李昇、吴越钱元瓘都乘机上书或者投书给石敬瑭,言明反对割让燕云十六州。

    这使得石敬瑭极为被动和难堪,历数中原天子,哪怕就是晋惠帝那样的痴傻之君,也没被人如此看不起过。

    但事已至此,契丹实际上早就分步占据或者笼络到了燕云十六州的豪强实力派,石敬瑭答应或是不答应,都已经于事无补。

    这一年,中原王朝第一次失去了燕山和阴山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屏障,河北之地门户大开。

    曾经出过魏博牙兵和银枪效节都的强藩之地,开始频繁面对草原骑兵,再也不复昔日强盛。

    。。。。

    东京大宁宫中,焦头烂额的石敬瑭和桑维翰等人正在商议。

    这刘知远和杨光远安抚下去了,安重荣也做了两手准备。

    后蜀、南唐纯粹就是来拿石敬瑭刷声望的,暂时可以不理会。

    至于吴越国的钱元瓘,也好处理,吴越实力相比其他藩镇要弱一些,自钱缪始,都卑事中原朝廷,并未独立建国,而是如同张昭这样,遵奉中原为主。

    钱元瓘此次上书所求也很简单,昔年后唐时,因为使节问题,后唐朝廷和吴越有些摩擦。

    虽然后来安重诲被诛,后唐朝廷把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等实虚官职都还给了钱缪。

    但钱缪薨逝后,钱元瓘并未在后晋得到这些官职。

    于是石敬瑭立刻让桑维翰命人拟旨,晋封钱元瓘为吴越国王,天下兵马元帅等职位,并派天使上门安抚,当就可平息。

    但是最后,到了张昭这里,石敬瑭和桑维翰、石重贵等一批石敬瑭心腹,都不知道怎么处置好了。

    因为张昭除了这封反对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奏疏以外,还提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以瓜沙伊西甘肃凉兰鄯河岷廓渭洮叠秦会原十八州归国。

    另一件是李圣天将以安西于阗、疏勒、碎叶、宁远四地,百万生民,万里疆土请封的事情。

    这两件事,对于石敬瑭的诱惑,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出卖燕云十六州,天下都看不起他,但如果能有河西陇右十八州归国和安西于阗请封两件事,可以转移视线的同时,极大增强他的声望。

    但同时,张昭的胃口也大得很,第一个就是河西陇右十八州归国中,张昭带上了秦州。

    要知道秦州虽然属于原本的陇右节度使,但目前是中原朝廷掌握之地,康福就是秦州雄武军节度使。

    张昭把秦州放到十八州中,意思就很明显了,这是要求石敬瑭把秦州也交给他。

    但秦州不同于其他地方,光是雄武军兵额就有上万,人口十几万,此外它还属于关中地区。

    张昭得到了秦州,就如同有了扒开关中大门的手。

    而且张昭有了秦州之后,原本属于陇右节度使的成州和现在称为介州的武州,也就保不住。

    有了秦、成、阶三州,张昭甚至能和后蜀取得一定的联络。

    此外,张昭在表示可以给贡献给朝廷八百河西骁骑,以让石敬瑭一定程度上摆脱杨光远要挟的同时。

    希望能得到铁匠、石匠、木匠等百工千人作为交换,还希望河西招揽中原各类人才的时候,得到朝廷的帮助。

    最后就是慕容信长和石敬瑭十五小姨妹永乐公主的婚事,张昭希望能尽快定下来,并且在婚后,两人能返回河西。

    要知道,慕容信长在东京呆了快一年了,交流广阔,出手豪绰,已经把河西人豪爽侠气的形象,在中原人中立了起来。

    要是还能把永乐公主带回河西,那将极大提醒张昭这个永乐公主阿翁的声望。

    一众人在大宁宫中苦思冥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能答应。

    因为张昭的三个条件,长远来看,对于石敬瑭来说是有害的,因为这会导致张昭声望剧增,并且将手伸进关中,日后必为大患。

    但对于石敬瑭来说,他目前焦头烂额,国内反对声四起,还必须要筹措绢布盐糖茶上贡给契丹。

    更要平衡各实权武将势力,保住自己的天子之位,闪转腾挪的空间并不大。

    张昭能给他的,不管是大义上的十八州归国,还是实际上的河西骁骑宿卫禁宫,都是石敬瑭急需的,更何况石敬瑭还欠了张昭好几十万贯呢。

    最后,在现实面前,石敬瑭也不得不低头。

    这种事情,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对契丹低头是低,对张昭低头,好像也不是那么让他难以接受。

    不过在答应张昭要求之前,石敬瑭密令康福,要求将雄武军以及秦州居民尽量内迁,只给张昭留一个空壳子秦州。

    然后将雄武军和居民,都安排到凤翔节度使地盘上,以此增强李从曮的实力。

    于是明面上,石敬瑭以平定关中之乱有功,加歧王李从曮为秦王。

    并把李从曮之弟李从昶控制的左龙武军两千人调回凤翔府,正好李从昶刚刚病逝,就以送棺归乡的名义,给刚被大败的凤翔军回回血。

    这是要依靠秦王李从曮的凤翔节度使,来对抗张昭啊!

    只不过,石敬瑭万万没算到,老狐狸康福早就收了张昭的钱,还暗中许了一个孙女给张昭为孺人,他能在多大程度上听话,那真是只有天知道。

    至于李从曮,石敬瑭虽然从安审琦的的奏报中知道被张昭的归义军给打惨了,但他完全不知道李从曮被打的有多惨。

    如果他知道李从曮被张昭打到心胆俱丧,那就会明白以李从曮对抗张昭,用这种藩镇对藩镇的方法对付归义军,很难说可以起到多好的效果。

    。。。。

    凉州,武威郡王府邸,除夕夜,张昭正在观看歌舞。

    在场中翩翩起舞的,是一个身材修长,眉目如画的美人。

    她身穿火红色的锦裙,舞姿柔中带刚,一双美目,不时瞟向主座上的张昭,显然对张昭非常满意。

    态度之热切,连张昭这样的有了一堆女人的老手,都有点招架不住,只能假装和身边陪着饮宴的李绍宗攀谈。

    “绍宗表兄,七表妹性子还是跟幼时一样火爆啊!”

    李存惠的父亲,翩翩起舞的李秀云兄长李绍宗闻言,略微有些尴尬。

    他这妹妹,美艳无双,身材更不用说,就是脾气火辣了一点,一般人那是消受不起的。

    “大王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呐?”李绍宗眯眯眼,一副精英推销员的做派。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早就知书达礼,矜持温柔很多了,若不是常言定要嫁个天下英雄,早就被踏破家门的大族好儿郎娶走了。”

    “真的吗?”张昭很表示怀疑,按说李秀云这种家世,到张昭这来做个基本就跟妾差不多的孺人,并不是多么长脸的事情。

    李绍宗真愿意就这么把亲妹妹送来?而且还一副害怕张昭不收的样子。

    李绍宗正想说绝对是真的,但眼角一抬,就看见妹子已经径直朝张昭走了过来,顿时觉得有些不妙。

    “大王表兄,奴当年捉弄过你,你不会还记在心里的吧?要不这样你把娶回家,就可以天天捉弄我了!”

    说着,李秀云还眨了眨眼睛,这让张昭一下就在脑海中,找出了一个古灵精怪小辣椒的形象。

    嘶!这位好像,真不是那么好消受的,自小就敢爱敢恨,大胆泼辣。

    呃!李绍宗更尴尬了,刚说完妹子矜持温柔,这会就自己上来推销了。

    正在此时,门外今天护卫值守的崔虎心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绢布,绢布上写满了字。

    张昭让郭天策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慕容信长发回来的。

    石敬瑭已经同意了张昭的条件,并且还要为张昭加封王爵。纸老虎灬的瀚海唐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