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在线阅读 -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95节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95节

    没时间,抱上老师的公文包谢婉莹撒腿继续追老师。

    一路跑到门诊部,走廊里挤满了要看病的人。

    到了外科诊室,护士在办公桌上帮忙叠放挂号排就诊的病人病历,一叠如同小山高。

    今天来门诊工作量暴增。

    第319章 出门诊有多可怕

    “医生来了,全出去!”护士大吼。

    没法,现场太嘈杂了,不吼压不住比菜市场更恐怖的现场。

    “为什么要我们出去?”有病人家属问。

    “医生一个个看的。你们不出去,等会儿有病人检查你们要看他脱衣服吗?”护士气得急得说话直白通俗。

    这下病人和家属全懂了,走出去到走廊里头等,排队等看病。

    跟随老师走进诊室,谢婉莹手脚麻利先把老师的包锁起来。放眼四周这气氛比起手术间毫不逊色,让医生更紧张。手术间至少安静。这里吵吵闹闹,什么人都有,医生要在这情况下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清醒的脑袋,更不容易了。

    没办法,谭老师是顶流三甲医院副高,是名医,不是小医院的医生,慕名而来的患者太多了。

    “你先看看病历。”护士看出她是医学生可能头一次来门诊,教教她。

    先数数今早上有多少病人要看。谢婉莹快速数了下病历数,约有五六十个号。门诊三个小时半看五六十个病人,这是什么速度?平均一个病人看病不到四分钟时间。

    谭克林早坐到了办公桌后头,习以为常,脸上毫无表情。

    “这些是要谭医生加号的,因为是来复诊的,挂不到号。”护士帮谢婉莹分出一些特殊的病人。

    铃铃铃,孙老师的注意电话来了。

    谢婉莹一边脖子夹手机听电话,一边按照护士教的先给些病人写加号纸,让这些病人赶紧去门诊补挂号费再过来。

    “小谢同学,记得先帮谭老师看好门。”孙玉波教着她说,“等会儿第一个病人开始看病,你把门锁上。谁来敲先问清楚再开门。护士不在的了。有事要找护士要跑的,跑到最后那间治疗室有护士在那里。一般来说,有你在,谭老师给女病人看病不用找护士来了。”

    谢婉莹把孙老师的话记在心里。

    “跟谭老师出门诊,不要问,谭老师说什么你做什么。不是在病房最好不要讨论。谭老师的病人太多,没时间,也怕病人及病人家属误解。”孙老师知道她耿直的性格赶紧把要害给她点明白了。

    谢婉莹直点头。

    “不是挂到号来看病的,不要给开门。特殊情况请教谭老师。后门也不给开。真熟悉的人会带病人直接来科室找谭老师看病了。所以这些人属于陌生的,叫他们去挂周四下午刘医生的号。”

    孙老师说这话间,真有个没见过面的医院内部职工找过来了。

    是个本院的女药剂师,进来直接面对谭克林说:“谭医生,这是我亲戚,您能不能给他加个号?”

    谭克林眉头紧一下,没吭声。

    谢婉莹立即走过去把这人拉到角落里,说:“谭老师今天病人太多了,加号也不可能给他看仔细的。你帮他去挂周四下去刘老师的号,到时候,刘老师把他的情况告诉谭老师,能看更仔细点。如果需要住院的话,你知道的,所有病人手术谭老师是要跟的。”

    听到她的话,对方理解了,带亲戚走出去了。

    谢婉莹没放松,先把诊室的门关了锁了,避免谭老师真生气了。

    第320章 其它医院不做的手术怎么办

    真就局面混乱,堪比急诊手术了。谢婉莹迅速动起脑子,整理做事思路。

    眼看她搬椅子过来,先整理好桌上物品。谭克林看了看她冷静如常的动作,心想之前那事儿她好像翻篇了,他都没。

    谢婉莹的脑海里只有任务,跟老师出门诊是对医学生的一种训练了。做医生不容易的,除了学技术,要心态,把控患者诊疗程序按照医生的思路走,都要自己领会了。

    “叫第一个病人进来。”时间紧,谭克林下令。

    拿起病历小山上的第一本,谢婉莹走到门口念病人的名字:“刘亚珍。”

    “在!”两个病人家属夹着一个老太太走过来。

    病人和病人家属进诊室,谢婉莹锁上门,把病历放回老师面前。

    啪啦,谭克林的手翻开病历页扫视,边看边问病人及病人家属:“在其它医院看过病?”

    “对。先在市六,后来去了总空,再到宣伍。宣伍的医生说要做这个手术的话,来谭医生你这里问问最好。前面的医生说只有谭医生你能给我妈做。”病人的两个儿子讲述病人的求医历程,“我妈今年九十几高龄了。医生说她活够久了,不要到手术台上去折腾。”

    前面医院的医生说的清楚明白,病人和病人家属想干嘛?

    “我妈和我们想看到五代同堂。”病人的儿子说,“不做手术,我妈可能活不过这两个月。做了手术,你们医生说医学都有发展,有高科技出来。到时候,或许我妈能活的时间更长。”

    患者体内的肠道肿瘤巨大,不做手术可能要堵塞肠管,肠管全堵是活不了。然而做手术的话,前面医院的医生顾虑的是对的。

    患者高龄,首先麻醉科那一关可能过不去。再有,这样的患者心肺功能不怎样。

    谢婉莹一眼瞅过去:老太太嘴唇微青紫,属有点缺氧状态,说不好是肿瘤所致或是本身心肺不太好了。

    前面医院医生劝的没错,这样的老人何必再上手术台去折腾。动手术疼的,刀子切下去,都是伤痕累累。

    老百姓不懂,以为切除掉肿瘤后没事了。不知高龄患者伤口愈合是个大问题,本身年纪大细胞衰老新陈代谢慢,伤口愈合慢,会出很多岔子的。

    这样的病人收了,手术难做,做完也难搞。一般医生真不想收。收下来是医生自己折腾。

    病人和病人家属却很想要病人活久一点,哪怕只再活长一点时间,愿望强烈。医生怎么办?这不变成了基层医院往上级医院推病人。同等级医院则推荐病人去找圈内名医。

    医生是要承担无数风险的。尤其当名医,当国协这种全国老百姓救命稻草的名医,别的医院医生不肯扛,国协医生能不能扛呢?

    老太太的眼里流光闪烁,是泪花儿或是其它。反正只要是这里的医生都说不行不给她做,她真只能等死了。

    年岁大的病人没资格继续活了吗?

    “医生,求求你给我妈做这个手术好不好?”病人两个儿子嗓子里哽咽着道。

    第321章 触诊

    病人的哀求叫人动容。

    谢婉莹想想:医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很为难的。

    眼角瞅瞅看看谭老师会怎么决定。

    她这一眼望过去老师那儿,似乎不经意撞到了老师眼皮下睨回给她的余光。

    老师这个眼神儿,叫她心头突然有点儿心虚地打鼓。

    “躺检查床上。”谭克林手指盖回病历页,对病人说。

    听令,谢婉莹拉开了检查床边的白色隔帘。

    两个儿子扶着老太太躺到了检查床上。

    “你先给她查。”谭克林下令学生。

    接到老师的指示,谢婉莹转身来到检查床边,掏出口袋里的听诊器,先放到病人的心肺和腹部上听听。听完,戴上手套做触诊。

    由于患者在其它医院做过相关检查,主要是触摸患病部位求节省时间。

    先浅部触诊,右手并拢平展,用指腹来轻轻触摸病人患侧。这里是左半结肠区域。由于左半结肠肠腔内较窄,发生肿瘤容易形成急慢性肠梗阻,恰符合这位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

    老龄患者,年轻时遇上饥荒年代没得吃,老了经济好了,孩子孝顺了,吃得高脂肪比以前多很多。老人没守住嘴,孩子没学医也不懂,只以为给老人吃得多是孝顺,却不知道高脂肪是左半结肠癌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

    等发现老人越吃怎么越瘦,排便困难,甚至呕吐,才知道不对劲,赶紧送医院来。一查,中晚期。

    临床上常见这样的事情,家属好心办了坏事儿。说明国民健康教育和日益发展的经济生活条件完全不匹配。

    谢婉莹的手指尖寻找病人腹腔内的包块。

    这个肿瘤别看在其它医院照的ct不小个儿,但是左半结肠肿瘤本身难摸,老太太身瘦却腹部不瘦平仰时隆起,要摸到这个患者体内深部肿瘤不容易。

    浅部触诊不行改为深部触诊,右手二三四指并拢,末端往患者腹部深处压下去,终于可以摸到一包块,位置很深。手指轻轻在包块左右上下滑动,感觉包块周围的情况。

    位置太深了。谢婉莹想:莫怪病人求医时前几次在家附近小医院被误诊,医生以为只是普通肠胃病没叫病人继续做检查。甚至病人呕吐,一度二甲医院急诊医生以为是胃炎。直到变成肠梗阻了,才知道事儿大了转三甲医院。

    说到这,病人的两个儿子无奈表示:“不知道前面医生怎么看的病,要早知道是肿瘤马上找人切了。结果误了大半年。”

    半年事大,早期肿瘤和中晚期肿瘤完全不可一概而论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和口口相传,老百姓现在全喜欢往三甲跑了。

    有些病是在临床很容易误诊的,像老太太这种就是。医生叫病人检查多了,又得被病人骂。像这种高龄患者一点胃疼呕吐叫去做胃肠镜,老太太想那管子插在嘴里肛门里可怕估计也不肯。

    老百姓不理解,认为是医生水平不行。其实医生早说了,与其等病了再来治,不如固定去做健康体检。什么病都给你早期查出来了。早查早治,皆大欢喜。

    第322章 努力劝说老师

    人对生病带有天生的恐惧的。医生说体检,很多人不愿意。怕一查出来就是要死了。这种思想,在人群里头是非常多的。

    医生对这类患者也没法。只能等发病了再来治,能不能治,医生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听着家属的牢骚,谢婉莹记得孙老师的提点,半个字都没应,一切听从谭老师的指示。

    见她查完,谭克林走过来,给患者摸下包块。

    老师比起她这学生的动作不用说,老练的很,直接手指一压,触到包块立马放手,秒结束查体,结尾来一句:“起来。”

    谭老师是高年资医师,肯定是摸一下感觉怎回事行了,不像她这个学生在珍惜练手机会。反正,最终什么结果,手术后才知道。

    两个病人儿子扶起老母亲,给老母亲拉拉衣服和裤子,确实显得十分孝顺。

    时间紧迫,第一个病人已经去掉十分钟了。于是谢婉莹再次接到了老师眼角的余光:你怎说?

    谭老师是要考她吧。趁病人和家属在检查床边磨蹭的时候,谢婉莹低声回答老师:“我觉得还行。外院做的检查暂时没有转移。我摸着也不像有转移了。而且,不做的话,患者如果因为肠梗阻去世会很痛苦的。”

    有时候,医生做手术,是要为病人临死前的痛苦考虑考虑的。说高龄患者做手术或许是折腾,可学医的也知道因肠梗阻死的病患有多痛苦。肚子像被大石块堵住了一样,只能在床上辗转而痛死。

    这个患者其实最阻碍医生动手术的原因,不是肿瘤,而是心肺功能差抵不住手术时间长而怕下不了手术台。需要手术医生非常快的速度来做这个手术。所以外院推荐患者来找她的谭老师了。

    “我们医院心脏科很厉害,可以请来会诊。”谢婉莹继续说道,“但是,这个患者我个人认为还不是心肺器质性功能问题,术前术后调整身体状况可以做的。先和家属说清楚,她这种情况花销多。不过我看她儿子孝顺应该会给。”

    说完,谢婉莹等老师的决定,她是实习生没权力收病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