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飞来横祸心自哀
傍晚。江西兴国县城外。 铺天盖地的营帐相连,显然是一支大军驻扎在此。 营帐之外,文天祥丞相领着手下“一虎一彪”两名大将,正在察看行军地图。虎为陈子敬,彪即是萧明哲。 文天祥道:“这两个多月来,依靠兄弟们的同仇敌忾,我军势如破竹,如今,是要拿下赣州的时候了!” 文丞相此言非虚,自五月他领兵出江南西路以来,夺取了会昌、兴国,又派手下张汴、赵时赏、黎贵达等攻取赣州旁的永丰、泰和,自此,吉州八县攻克了一半,剑锋直指兵家重镇赣州。 大宋军民,翘首以盼光复河山。见文丞相进兵顺利,皆大感振奋。此时周边各州县,都送钱送物劳军。 另有潭州赵璠、张虎、张唐、熊桂、刘斗元、陈子全、王梦应在邵州、永州等地起兵,克复数县;抚州何时等人也起兵响应文天祥;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都派人到军中接受调遣参战。 文丞相见民众一心,势头大起,心中也是欣喜万分,近来日思夜想的,便是早日进兵夺下赣州。 然而此时元军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恒派派兵入援赣州,文天祥见赣州有了援兵,要攻克的难度又大大增加,心中焦急,便与两位左膀右臂商量此事。 陈子敬指着行军图上赣州的北面道:“丞相,此时若有一彪人马,即便数量不多,与我们同时夹攻赣州守军,必能一举攻克!” 文天祥皱眉道:“这一节我也想到了,可是,上哪儿寻这一彪人马呢......”忽然剑眉一扬,对萧明哲道:“明哲,你去把郭女侠请来!” 萧明哲答应了去了,到军营中去请郭襄。 郭襄自大都返回峨眉山之后,便暂时放下了开创峨眉派的心事。此时宋、元交战到了紧要关头,每天都能听到从各地战场上传来的好消息,或是坏消息。她知道此时,应为大宋抗元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实在无暇去操办创派之事,只好深深压在心底了。 郭襄便让余四专心打理峨嵋酒楼,留下童威刚和彭三护卫峨眉山上的众徒弟,自己带着童威猛和大头怪前往文丞相的军中效力。 文天祥见郭襄到来,大喜。他知道郭襄的本事,也知道郭襄在中原武林中的号召力。便请郭襄专职联络大宋的其他将领,在自己与张钰、姜才、杜臬等将领中互通军情,调度进退,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时萧明哲领着郭襄到了文丞相面前,文丞相道:“郭姑娘,当初在双松关之时,明教杜可用教主曾对我说,日后抗元大业中若有用的着他的地方,尽管吩咐他。现在真的有一事请他支援!” 郭襄点头道:“杜教主是个热血汉子!他一直率领着明教的弟兄在浙江抗元,前段时间屡屡听闻他们的事迹,着实除掉了不少元兵在浙东、浙西的势力。奇怪的是,最近却没有什么消息传出。” 文天祥道:“我军现在正在势头正劲,已攻克下了吉州四城,想要乘胜拿下赣州。赣州是兵家重镇,拿下赣州可图北方!你能不能去联络一下杜可用,让他从浙西插入赣州的后方,与我夹击赣州守军,则大事可期!” 郭襄道:“好,我即刻便出发。” 郭襄回营稍稍收拾了一下,便领着童威猛与大头怪快马赶往浙东明教总坛。 江西与浙江两地相邻,只行了两日,便到了清溪。 郭襄来到云蒙岛,见到明教总坛在门前的守卫,通报了自己姓名,要求见杜可用教主。 两名守卫对望了一眼,神色古怪。其中一人道:“郭女侠稍候,待我进去通禀。” 不多时,那人回转,身后跟着一长袍白衣之人,正是明教的光明左使谭麟。 郭襄见谭麟面有戚容,神情肃然,心中诧异,施礼道:“谭先生别来无恙,我这番有事前来相商。” 谭麟忙还了礼,道:“郭姑娘请入内叙话。”躬身恭谨地请郭襄进去。当初他随杜可用教主到雁荡山护送益王南下福州之时,郭襄是当时四派临时联盟的盟主,谭麟作为明教中的下属,自然要以大礼恭迎。 郭襄心内奇怪,道:“杜教主是否不在教中?”她与杜可用交情甚厚,若杜可用在总坛内的话,听说她来了,一定会欢喜地迎出门来。 谭麟迟疑道:“这个......还请郭姑娘进了前厅,容属下禀报。” 郭襄见他欲言又止,便满腹狐疑地进入了总坛的聚义堂,还未落座,谭麟便向前一步,单膝跪拜,二目垂泪道:“郭姑娘,杜教主他,他已不在了!” 郭襄顿时呆如泥塑,好像被定住了身子一样,只是口中喃喃跟着他重复道:“不在了,什么不在了?” 谭麟只好道:“杜教主已经不在人世,去侍奉魔王了。” 郭襄二目茫然,猛地摇了摇头,道:“不会的,谭左使,这个玩笑可开不得!我怎么会一点消息也没听到?” 谭麟道:“因教主死因诡异,遗体狼狈,实是有损教主一世英名。故而兄弟们讨论以后,决定不对外发丧,只在本教中举行葬礼。” 郭襄大怒道:“杜教主是天下扬名的英雄,他的葬礼为何不对外公开?我来问你,杜教主遗体是否还在?是否葬礼已举行过了?” 谭麟道:“还没有,定于明日举行葬礼,杜教主遗体尚在。” 郭襄道:“快带我去看!”言语中有不容置疑的威势。 谭麟垂首道:“好,我这便带郭姑娘去见教主最后一面。”转身要领着郭襄前去。 郭襄却移动不了步子,杜可用的死讯太过突然,她内心既痛且惊,双腿发软。便摇了摇手,单手撑在桌案上。 童威猛和大头怪忙要来搀她,郭襄摇摇头,半晌才清醒了一些,凄然道:“走罢,我们去见杜教主一面!”从头再来201909的小东邪郭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