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都市小说 - 美食复苏在线阅读 - 第384章 古代的蒸器

第384章 古代的蒸器

    “余大厨,你知道这是什么?”

    注意到徐来眼神的变化,夏江河顿时眼前一亮。

    突然觉得,今天把徐来叫过来,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不知道。”

    徐来摇了摇头,给出的答复让在场众人皆是一愣。

    “你……怎么能不知道?”

    夏江河张大了嘴巴,一下傻眼了。

    适才,他分明看到徐来眼神的变化,那绝对是看到熟悉事物的眼神。

    可现在对方居然说不知道。

    “您别激动,听我把话说完。”

    “我只是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知道它应该是干什么用的……”

    徐来额头冒汗,连忙解释。

    眼前这件青铜器,呈盆状,两侧各有一耳充当把手,这个造型已经非常接近而今带把手的锅了。

    但有意思的是,这个“锅”的中间,多了点东西。

    它中间有一个凸起来的“柱子”。

    “柱子”的高度几乎与锅的边缘平行,内部中空,且顶部还有四个气孔,呈现出莲花的造型。

    其实徐来很清楚这是什么,因为在地球那边早就见过了。

    只不过,他现在肯定不方便说。

    要是一口说出这玩意的名字,那还不得被夏江河拉回去切片研究。

    所以,他只能通过其使用的方式,来进行解答。

    在古代(商周时期),炊具和食具品种众多。

    因为古人讲究礼制,再加上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以会按照具体的使用的场景和需求,来细分化。

    诸如鼎、簋(guǐ)、鬲(lì)、甑(zèng)、釜(fǔ)、甗(yǎn)、簠(fǔ)等等。

    其中多数人相对熟悉一点的,便是鼎了。

    鼎在当时是主要的炊具,主要应用于煮的功能。

    到了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鼎逐渐演变了陪葬品,篆刻铭文来标注主人身份,最后演变成了今天仍在使用的香炉,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稍微对三国或者古诗有所研究的人,会对釜(fǔ)有所了解。

    曹植七步成诗中“豆在釜中泣”便描绘的是这种炊具。

    但无论是鼎还是釜,其大致的烹饪方式,皆为【煮】。

    从烹饪技法的角度来看,二者皆是充当了“煮锅”的作用。

    但眼前出现的这件青铜器,却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因为它内部出现了气孔。

    前面也说过,在南宋以前(铁锅尚未诞生),古人主要的烹饪方式是蒸煮以及烧烤。

    气孔的出现,便意味着蒸气。

    因此,这个厨具的使用场景,应该是【蒸】。

    在地球那边的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批文物,当中便有这一件跟这一模一样的玩意。

    这个东西其实叫做【甑(zèng)】,一般多跟【鬲(lì)】配套使用。

    甑的出现,也是有原因的。

    纵观人类烹饪的历史。

    自从人类学会用火以后,最先掌握的烹饪方式是“烧烤”。

    而在穴居之后,篝火从野外被移入洞穴,火塘继而出现。

    人类开始学会将火炭里面放入炙石,将食物炙熟。

    烤和炙这两种烹饪方式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专家曾估算出大约为200万年。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陶器开始出现。

    人类便拥有了除烤、炙之外的第三种烹饪方式——煮。

    最为经典的煮器便是【鬲】了。

    陶鬲中可以煮大块的肉或者植物块茎,但煮的时候需要不停搅动。

    因为鬲有一个很大的缺陷。

    在煮一些粉末状的食物,诸如谷物碾碎之后的粉末,在遇水糊化后,极易沉淀附着在陶壁上,如果不及时搅动的话,陶壁就非常容易因积温过高而爆裂。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在鼎、鬲等陶器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甑。

    甑是一种底部有若干小孔的容器。

    将谷物放入甑中,再将甑置入鬲、釜等盛水的陶器之上,底部加热将水烧开,通过气孔将蒸汽输送到甑中,利用高温蒸汽将食物烹熟。

    这就是古人的第四种烹饪方式——蒸。

    据《古史考》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可见在炎黄时代,就出现了“蒸”这一烹饪技法。

    “呃……怎么了?”

    说着说着,徐来突然停住了,因为突然发现,所有人都呆住了。

    一个个张大了嘴巴,惊讶地看向自己。

    “没……没什么,你继续……”

    杨茜下意识想要捂住嘴巴,但却忘了自己还穿着防护服。

    太让人吃惊了。

    刚刚出土的文物,只是看了一眼,就能说出这么多知识来。

    而且,每个论点都有理有据。

    余大厨,你确定你是个厨师而不是一位青铜器研究者吗?

    “古人用的蒸器!!!”

    杨茜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但其他人却并没有。

    因为不少人都意识到,今天这次发现,意味着什么。

    “咱们又一次修正了历史!!!”

    夏江河哈哈大笑,眼睛里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在此之前,关于古人使用“蒸”这种烹饪方式的时间并不确定。

    有说西周的,也有说黄帝蚩尤等神话时代。

    但都拿不出证据。

    但今天,有了眼前这件青铜器,他们起码可以在历史的河流中,定下一个锚点。

    在这个锚点之前,蒸这种烹饪方式,就已经出现了。

    “余大厨,你给这件青铜器起个名字吧。”

    夏江河说道。

    “嗯!!!”

    “让余大厨命名?”

    “我靠,我没听错吧?”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再次瞪大了眼睛,第一时间都感觉自己听错了。

    要知道,夏教授对待文物一向非常严谨,尤其是在对文物命名这一块上。

    想当初,夏教授的儿子夏英华挖出鸡豆花石碑的时候,激动不已,当即就提出了一个请求,说能不能让他来给石碑命名。

    发现石碑的是他,同时他又是夏教授唯一的儿子。

    按理说,这样亲的关系再加上挖掘出石碑的功劳,索要一个命名权并不算过分。

    然而,夏教授当即就拒绝了,直接来了个大义灭亲,第二天就将夏英华给调走了。

    这事让夏英华emo了好久,好些年过去都产生了心理阴影。

    然而,今天,夏教授竟然主动邀请余大厨来命名。

    这真的是大新闻。

    不过仔细琢磨一下也是,余大厨说得头头是道,或许他心中早就有了一个名字。

    “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这东西的名字您肯定知道。”

    “这样吧,明天……哦不对,后天吧,后天应该差不多了。”

    “后天我请您和大伙品尝一道美食,您看我猜得对不对。”

    徐来呵呵一笑。

    糟老头子坏得很,明明心里已经有了正确答案,还在这里试探我。四里阳江的美食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