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都市小说 - 余下的,只有噪音在线阅读 - 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880节

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880节

    在季后赛以前,坎普就像西亚卡姆一样,只有一只手运球具备威胁,持球行进间急停转身攻筐只要施展开来,便是天下无敌。

    这种一招鲜好是好,但西亚卡姆在18年总决赛第一场爆杀之后也被摸透了,直接掐他的惯用手,突破直接被废掉。

    坎普之前就局限在这,可是进入季后赛以后,他发现自己左右手都有凌厉的持球能力,并且动作速率比起同位置的球员,那区别就像4k画质和1080p一样明显。

    无球军训大妈,有球点糙大妈。

    这让黄蜂受不了了。

    他们的教练组随即做了个让路易直呼专业的决定:包夹。

    他们要夹击坎普。

    在尼克斯的场上拥有威尔逊、尤因和拉乌夫的情况下选择夹击持球攻的坎普。

    坎普的传球能力虽然不像密歇根州立的韦伯,或者步行者的曼宁那样出色,却也不是出不了球的球权终结者。

    选择包夹坎普或许并不比其所带来的附加选择更难做决定。

    包夹意味着要在战术上放空对手的某一名球员。

    如果对方有个投篮残废,自然是想怎么放空就怎么放空,不放出一个太平洋都对不起人家把烂的投手放在场上。

    可是尼克斯留给黄蜂的选项堪称无情。

    威尔逊、拉乌夫、米勒,放谁?

    看起来都不能放,但到了不得不放的时候,就得靠纯粹的数学来做决定了。

    谁命中率最低就放谁。

    尼克斯外线这三人,命中率最低的是偏好投持球三分的拉乌夫,他的三分命中率“仅有”38%,虽然场均命中3记三分球,但只看数字不看数量的黄蜂,毅然决然地给了他空位。

    身为近段时间的焦点人物,拉乌夫抓住了黄蜂两次将他放空的机会,接坎普传球命中三分。

    正是这两记三分让黄蜂骑虎难下。

    黄蜂的教练组心虚了,如果连命中率最低的拉乌夫都准到敢放敢进的话,还有谁能放?

    失了智的黄蜂突然用了点智慧,心想,尤因啊,尤因总不会投三分吧?

    是的,尤因不会投三分,但他会跑到篮下扣空篮。

    防守端接连失误,让黄蜂落后尼克斯16分。

    防守出错,还会影响到进攻端。

    基本没进攻篮板的黄蜂遭遇尼克斯的高压防守,半场结束前4分钟,分差变成20分。

    nbc的解说员马夫·阿尔伯特“友好”地提醒:“距离比赛结束还有很长的时间,但夏洛特距离队史最大分差只有21分。”

    阿尔伯特当然不是无缘无故提这一嘴。

    尼克斯要打破黄蜂队的单场输分纪录已经被好事者传出去了。

    上半场没打完,阿兰·布里斯托便意识到自己招惹了一只绝不能惹的疯狗。

    尼克斯要打出惨案,而且是一场连着一场,路易是认真的。

    那个混蛋!

    想用场外节奏来扰乱尼克斯的黄蜂,不得不品尝这份苦果。

    赢球突然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他们现在最合理的目标是不被对方打出队史最大分差。

    因此,包夹是万万不能的,尼克斯现在状态太好,空位把握性极强,给空位就是送分,所以要坚决执行人盯人的策略。

    尼克斯的阵容也的确不好夹击。

    每个点都能得分,这给防守方的压力太大了。

    路易猜到了黄蜂会摆烂。

    因此,不指望对方再次包夹送人头。

    正好拿黄蜂来测试一下他们专门为开拓者准备的战术。

    这个战术不新鲜,未来的球迷都认识,詹姆斯凭此战术单核率领18骑士从当时竞争力偏弱的东部突围。

    没错,就是点名战术。

    点名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挡拆打对方的防守弱点,如果这么简单,那随便一个单打能力强的球星都可以点名。点名对发起者的单打成功率和进攻方式都是有要求的。

    战术发起者必须要能稳吃对位球员,单打命中率超高,这点无需多说。

    其次,既要有胃口吃大,也要有利齿吃小,确保无论对方摆出什么阵容,都能点而草之,如果只能吃对方的一两个人,如果这两人不是对方的重要角色,那在必要的时候,对手完全可以不让他们上场,这会导致无人可点。

    最后,这个战术要求发起者必须要通过突破来进攻,因为外线投射不稳定,而且对防守阵形的破坏力不足。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点名战术的核心,那就是战术发起者必须要有非常强的出球能力和视野,无惧包夹,而且能惩罚对方包夹。否则对方面对挡拆进攻时完全可以不换防,直接包夹持球人。

    在挡拆时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将球传到空位,这也是点名战术必须具备的能力。

    综上所述,点名战术是为詹姆斯量身打造的,只有他能发挥出点名的最大威力。毕竟他在巅峰期的篮下命中率达到75%,而且能突任何人,突破进去以后不是进球就是造成犯规或是2+0。

    尼克斯队内有能力发起这个战术的只有威尔逊和拉乌夫。

    拉乌夫的点名以投篮为主,而威尔逊的点名是突投结合,这两人的传球和视野都不及詹姆斯,所以点名威力和持续性明显不如,但这就是一个决胜阶段的战术。

    尼克斯必须要有这个战术。

    因为开拓者的最强五人组(托、乔、巴、南、萨)存在明显的防守漏洞,必要的时候,一点一个准。

    尼克斯的进攻资源和潜力不如开拓者,但双方的差距并非大到不可弥补。

    为了今后的会面,尼克斯必须配备齐全的战术。

    所以今天,路易让威尔逊先来打点名战术。

    首先是威尔逊点名宋韬,黄蜂想要确保人盯人,就必须让宋韬出来换防。

    所以这个回合的上线2打2就是威尔逊和尤因对阵宋韬与莱斯。

    尼克斯其他三个拉开的无球点是坎普、米勒和拉乌夫,而这三个人又刚好都有三分线上的牵制力。

    如果拉里·约翰逊是个丹尼·曼宁式的独角兽,倒是可以选择在底角和篮下之间来回跑,可惜他这个体格,注定不可能大范围奔跑。

    退一步说,即便他跑起来了,也没用。

    因为他的速度不快,即使再退一步,他的速度能够快得像本·华莱士那样构造防线,他的协防也不足为惧。

    宋韬作为蓝领中锋,禁区护筐很优秀,但离开禁区就一般般了。

    威尔逊打他,就像打野凯隐遇到对面4ad阵容,那是纯纯的爽局啊。

    不过三秒钟,威尔逊骑马射箭,罚球线位置打板命中,宋韬尽力了,但无济于事。

    第九百六十七章 事先声张的屠杀

    上半场结束,黄蜂落后尼克斯29分。

    比赛到这里,可以说已经没有悬念了。

    唯一让人好奇的是黄蜂最后会输几分。

    “leader lu曾在一场比赛里狂胜对手81分,考虑到场外发生的种种,夏洛特人今晚会很难过。”

    许多电视机前凑热闹的达拉斯人骂骂咧咧地切换台。

    下半场,尼克斯的战略方向不变,想要持续扩大领先,并借机试验新战术。

    除了测试点名战术外,路易还观察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像斯托克顿,他对自己被替补的事很不满,但穆罕默德·拉乌夫上半场的首发发挥出色,尼克斯能半场领先黄蜂29分,他作为外线的牵制点,同时也是点名战术的发起者之一,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为一号位,拉乌夫唯一比斯托克顿出色的地方就是投篮能力。

    但如果只是轻描淡写的“投篮能力”四个大字,似乎不足以说明什么。

    只有路易知道,拉乌夫的技术特点及其所具有的优越性在这个年代有多么可贵。

    斯托克顿不会理解,其他人也不会理解。

    但只要拉乌夫保持这个表现,路易的做法迟早会被理解。

    拉乌夫换成斯托克顿,尼克斯的进攻肉眼可见地变流畅了。

    威尔逊和拉乌夫控球时,尼克斯每个回合所能打的战术非常有限。

    这也是路易选择试验点名战术的原因。

    因为这个战术的原理很简单,只是对使用者要求高。

    斯托克顿受到拉乌夫的刺激,有意增加了自己的投篮。

    刚好,他今天的手感很准,因此站在外线也算是一个优秀的空间点,黄蜂不敢忽视他。

    这让威尔逊能够继续实施点名战术。

    虽然这是威尔逊第一次在比赛里打这个战术,但他发自内心地觉得,这战术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在这个战术体系里,他只需要尽情地持球攻打对手的防守薄弱点,逼对方包夹再传球给空位的队友就行了。

    也是在威尔逊尽情地吃点名战术的红利的时候,路易注意到尤因不惜力地无球掩护。

    尤其是给威尔逊的掩护,那架势,每一次都是气沉丹田,恨不得让威尔逊的防守人撞死在自己身上。

    如果尤因对别人的掩护只上8-9分的心,对威尔逊,就是10分心外加10分力。

    而在以前,他给威尔逊的掩护不说做做样子,最多出六七分力,只要达到掩护效果就行了,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卖力。

    “伊甸园事件”给尼克斯内部造成的影响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约翰·塞利至今板凳坐穿,除非内线吃紧,否则路易不想在球场上看到他。

    因为“伊甸园事件”和威尔逊发生直接冲突的尤因,意识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误会了对方之后,虽然心存歉意,但并没有立即改变他的姿态。

    直到路易那天在走廊里那段让人心碎的“我们都搞砸了”的话语,才让尤因明白,他伤害的不只是威尔逊,还有路易。

    他带着亏欠的心情上场比赛,就像《亮剑》里那个当了汉奸的保卫干事。

    尤因围绕威尔逊做的所有事,都给路易一种“我欠他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