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历史小说 - 最后的三国2:兴魏在线阅读 - 第601章 三年

第601章 三年

    和鲜卑人的战斗,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从正始三年夏一直持续到了正始六年秋,三年多的时间里,战火连绵不绝。

    鲜卑人的进攻,一开始是来势汹汹的,他们倚仗着兵强马壮,在晋北大地上横行肆虐,所向披靡。

    曹亮针对鲜卑人的进攻,是早有防守预案的,这一方案,也得到了桓范的认可,曹亮的这个方案,倒是和历史上姜维提出来的敛兵聚谷计划颇有些相似之处,就是放弃长城一线的防御,将晋北的兵力,退守到雁门、九原、定襄和原平四座城池之中,进行坚守作战,同时派出越骑营和屯骑营,不断地滋扰和破坏鲜卑人的运输补给线,打击其兵力薄弱处。

    以现在平北军的实力,如果想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为整个北方边境,仅并州这一段,就长达三四百里,如果让平北军做到滴水不漏的防守,那至少也得再增加三到五倍的兵力才行,单单地守住雁门关,对于平北军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不过鲜卑人通过山间小道进入晋北,其后勤补给便显得困难了许多,这种瓶颈似的补给线,几年以来,一直严重制约着鲜卑人进攻势头,以至于打了三年仗,始终裹足于雁门郡及新兴郡范围之内,拓跋力微一直期许的向晋阳进军的计划,始终因为后勤补给的问题而搁浅。

    如果能打通雁门关,打通这条晋北大道,那么鲜卑人就可以解决后勤补给的困难问题,进而南侵,吞并并州。

    于是雁门关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鲜卑人屡次进攻雁门关,并对雁门关多次实施南北夹击。不过曹亮一直亲自驻守在雁门关,魏军牢牢地控制着该城,让鲜卑多次无功而返。

    鲜卑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攻坚的手段,长久以来,他们生活大漠草原之上,征伐作战全靠骑兵,可以说没有骑兵解决不了的战斗,但是进入中原之后,他们往往面对的,是一座座高大坚固的城墙,这样的攻城战,对他们来说完全是陌生的,攻城时能采用的器械也是比较原始简陋的,所以那怕鲜卑人人多势众,攻势如潮,但始终也无法攻破任何一座城池。

    拓跋力微确实是相当的郁闷,按理说鲜卑军队已经越过了魏军的长城防线,向前推进了好几百里,一直打到了魏国新兴郡的九原一带,但是似乎却是处处碰壁,不光雁门关拿不下来,就连九原、定襄、原平这几座城池也攻不动。

    鲜卑军队这几年来也一直在这些地带打转,连续几个月攻打一座城池,却一直是徒劳无功,只能转头去打另外一座城池,再浪费几个月的时间,同样也没有什么结果。

    几番折腾下来,便到了冬天。而冬天是鲜卑骑兵最为难挨的日子,由于魏军在晋北一带实施了坚壁清野的战术,除了这四座城池之外,整个广袤的晋北大地,听不到一声鸡鸣犬吠,看不到一缕炊烟,对于习惯以劫掠为生的鲜卑骑兵来讲,在晋北大地上捞不到任何的油水。

    再加上后勤运输线的困难,这些侵入到塞内的军队基本上处于半饥饿的状态,唯一让他们聊可**的是,这满山遍野的虽然没有庄稼,但最起码是长满了野草的,有野草就有马的饲料,他们还可以喝点马奶充饥。

    但到了冬天,百草枯萎,大雪封山,这回就真得断绝生机了。所以到了冬天,鲜卑人就不得不撤军,退到塞外去,等到来年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再度入侵。

    按理说,鲜卑人折腾上一年,两手空空而归,明年是否再度进攻肯定要打上一个问号的。但拓跋力微似乎脑子里就一根筋,今年没收获,明年还要来,他似乎不信邪一样,撞了南墙依然也不回头,仿佛中原大地有着极大的魔力,一次次地吸引着他,让他锲而不舍。

    但曹亮却是不胜其烦,这拓跋力微,还真是一块牛皮糖,黏性很强,韧劲很足,还真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可是并州被他这么来回的折腾,搞得是民生凋蔽,疮荑满目。

    晋北大地就不用说了,为了实施坚壁清野,百里无鸡鸣,成了一片赤地荒野,晋中一带,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为了支援晋北的战争,晋中的所有税赋都投入了进去。

    为了招募乡勇,并州各地更是抽调走了大部分的青壮劳力,王基回到晋阳之后,全力以赴地支持曹亮,搞得晋阳府库之中,几乎没有一粒的存粮,所有能支援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晋北前线之中。

    这种并州军民团结一心,一致对敌的态度,从一个侧面支持了曹亮的战斗,晋北诸城能够坚守不失,与晋中百姓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一直以来,曹亮就谋划着反击,想要打破鲜卑的入侵,就必须要重创他们,唯有把鲜卑人打疼打怕了,才可以消除他们对中原的觎觑之心。

    这三年来曹亮一直集蓄着反击的力量,除了从本地招募的乡勇之外,晋阳那边才是乡勇真正的支援中心。

    乡勇名义上是不入编制的临时武装,根据朝廷的规定,当某州遭遇到外敌的入侵或叛乱之时,为了保境安民,都督或刺史有征召乡勇的权力.

    只不过这些征召的乡勇并不会列入到正式的编制之中,朝廷也不会负担这部分人的粮饷,所有费用,需要当地州府来开支。

    而且这些乡勇只能是在危急的时候起用,一旦战争或叛乱结束,需要立刻遣散,不得再保留。

    还有一方面朝廷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却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乡勇只得用于本地的防御,不得擅自向别的地方进行调动。

    通常意义上,这些乡勇做为地方武装,无论战斗力还是武器装备,都是无法和正规军队相提并论的,这了就注定了乡勇是不堪大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