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 第449节
第190章 路菲菲随便找了个由头, 说自己有个朋友开了一个古董书店,里面有一些与法国艺术史相关的内容,有许多人对法国艺术很有兴趣, 但是知道得并不多, 网上和教科书上的内容又太枯燥了…… 她委婉地向老段同志表达了一下人民群众即希望能获得知识, 又希望知识的方式是轻松有趣的, 大家希望知识不知不觉地钻进自己的脑子, 而不是老师拿着小鞭子在后面催:“抄三遍、默写一遍, 熟练背诵, 背不下来继续抄!” 老段同志自信心爆棚:“讲艺术, 本来就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路菲菲的内心:“是吗?我不信, 我得考考你。” 话出口是:“可是我上学的时候, 美术老师连讲都不讲, 就给我们一张图, 讲明暗, 讲线条, 我听又听不懂, 画又画不直, 好烦的。后来还是我自己看的艺术史, 也是特别严肃的,什么什么学派……名词一大堆。” “当然不能直接念名词, 又不是应试教育,要从大多数人感兴趣的地方开始讲。” 正好此时桌上放着一枚早饭吃剩下的煮鸡蛋,路菲菲便指着它:“现在我对画画的印象,就是达芬奇画鸡蛋了, 结果,画鸡蛋还是假的, 纯粹骗中国小孩。” “画鸡蛋是假的,不过达芬奇的画与鸡蛋确实有关系,在他的时代,意大利人把鸡蛋放在颜料里画画,现在叫蛋彩画。鉴定古画的时候,该时期的蛋彩画颜料里面是否有鸡蛋的成份,就是一个重要的证伪方式……” 老段同志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 从达芬奇,一路扯到法国宫廷画家、画派的代表者是怎么互相瞧不上的,大金主是怎么拖欠画家钱,然后画家一怒之下又干了什么……还有梵高画里的特殊的漩涡与光晕,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有眼疾,他眼中的世界真就是这样的。 以路菲菲这个对世界八卦野史小道消息都略有涉猎的人判断,老段同志的说话方式已经足够吸引大众了: 他说的野史,不一定“史”,但绝对“野”。 他的那些大胆猜测,足以引起争议,但又不至于涉及到立场、三观、种族、国家之类的严重程度。 说话还很风趣,比如吐槽西班牙艺术大师高迪:他拿了老板的钱,做了一个高档社区,一共就卖出去一套,剩下的房子,老板住了一套,高迪自己买了一套,你们说他不是故意的!那地方现在叫古埃尔公园,门票还卖得很贵呐!巴塞罗那政府的人应该每年去给高迪上香…… 路菲菲确定老段同志的说话肯定没有问题,肯定会有人喜欢,现在的人还比较讲究,视“芙蓉姐姐”“凤姐”为卖丑异类,在现场应该不会有人会站起来说老段是不是缺钱花,到处走穴刷存在感。 老段同志对于在书店开讲座,心理完全没有障碍,他欣然接受,还问路菲菲现场会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可把路菲菲难住了,她哪知道会有多少人,这通知还没发出去呢。 这又不像大学,只要给学分,讲座一定会有人来。 路菲菲想了想:“大概四五十吧,书店里面积不大,这算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分享了,跟大学里的千人大礼堂没法比……您……不会嫌少吧。” 路菲菲一边说,一边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如果报名的人实在太少的话,她可以雇几十个大学生过来做托,八十块钱两小时,还没有任何业务指标的活,大学生肯定愿意来干。 不管怎么样,也不能落了老段同志的面子。 老段同志欣然应允:“嗐,有什么少不少的,我以前插队,教村里的孩子画画,一会儿这个被妈妈叫走,一会儿那个被爸爸叫走,过了一会儿又要去追牛,t最少的时候啊,就一个人,我一样能讲。” 他是真的不介意人多人少,只要对方愿意互动,就像现在路菲菲这样,跟他有来有回的聊,一个人他也很开心。 跟老段敲定了讲座时间之后,路菲菲就与钱玲规划第一次讲座怎么宣传。 “要把他的头衔挂出去吗?”钱玲问道。 路菲菲摇头:“他说只想挂教授的身份,不想挂其他的职务。” 钱玲与路菲菲的担忧一样,怕报名的人不多,对于大众来说,“美术协会会长”这个名头可能还不如“名师讲中考”“专家聊留学”有价值,哪怕是聊聊高考怎么通过考上文化分比较低的美术班曲线救国拿文凭,也肯定有很多人来。 如果她开的是画廊,那她一点都不担心没人来,总有美术爱好者。 可是她开的是书店,画家会专门来一个二手书店听他们早就烂熟于心的法国艺术史吗? 挂出美协的会长招牌,可能来会来点附庸风雅的人,或者是来求办事,求字画的……至少充个人头。 路菲菲就怕这样的,她设身处地的把自己代入老段,兴冲冲地讲完,以为台下都是觉得他讲得好的人。结果下来一看,都是马屁精,或者请他墨宝丹青的人,烦都烦死了。 她宁可请群众演员来当托,至少纯粹一点。 路菲菲想了想,建议钱玲还是从整个书店的设计出发,让老段成为书店的一部分,而不是把老段当成主导书店的主体。 书店给划出了一个专门的区域,用一点小装饰,变得有那么一点欧式气质。 鉴于老段同志特别能发展,也没有硬框在法国艺术史里,干脆,就把主题定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事儿》。 这也算是蹭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热度,单从这个起名方式,就能让受众大概定位这个讲座的本质:讲历史,但不完全讲历史,讲得挺有趣。 不把时间和地区限死,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能卖得书就更多了,连店里那一百多本不同版本的《十日谈》都能跟风搭车,《十日谈》说的是黑死病时期,黑死病完事了,人们开始怀疑上帝了,所以文艺复兴了,特别合理! 钱玲还是很担心会不会没人来,她干脆推出报名送咖啡,老段同志准备了一个小时的讲座,中间休息的时候领咖啡。 路菲菲觉得她也太紧张了,她笑道:“中途就给咖啡,听众端着咖啡都跑了怎么办?” 被她这么一提醒,钱玲又开始紧张起来,对啊!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只要老师喜欢上课前点名,上到半拉,人蹿掉一半都有可能,想要完全杜绝,就只能下课前再点一次名。 路菲菲说:“不如听讲座集章,每次讲座,都可以盖一个与讲座主题相关的章。比如这次,就盖代表法国国花的香根鸢尾,下次参加其他的,再想办法设计章的纹样。听的人想自己带本子没问题,没带本子,你还能在现场卖手账本,搞得好看一点,五十块钱一本,绝对有人愿意买。” “什么是手账?”钱玲一头雾水,她只知道台账、给税务局的账……她甚至都没听说过《夏日友人账》。 路菲菲这才想起来,手账现在还只流行于日本,还没有广泛流行于中国年轻女孩子群体。 “就是很漂亮的本子,在上面记自己喜欢的东西。” 钱玲还是不明白:“那不就是日记?” “比日记要丰富一点?就我的感觉,有点像本子中的芭比娃娃。” 路菲菲跟她详细解释了一下,手账是如何的花哨,除了卖本子之外,还能卖花里胡哨的贴纸、胶带,以及各种相关的物品,每样东西看起来不贵,什么都想要的话,加在一起就贵了。 钱玲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她觉得博客这种电子日记本就很好很强大了,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买实体。 她不理解手账爱好者的追求,但是,对于能赚钱的生意,她愿意学习并试着去理解。 手账文化还没有流行开,但是盖章文化,已经被台湾人带进来了。 有收集癖的人不少,有新的东西能收集,总能吸引来人。 中场有咖啡,完事有盖章,消息在本市几家大学的论坛上发出,当天晚上,五十个有咖啡的名额就全部满了。 当天冲着讲座来的人比五十个略多一些,她们是被宣传里的手账本,还有书店里的仿法国宫廷风格的装饰所吸引,就想当做一个网红打卡点,来凑凑热闹。 路菲菲已经提前做了一本手账的使用示例,拴在桌子边,上面写的内容就是一个小女生的心情独白,苦恼于学校,欢喜于好天气,悲伤于朋友转学,开心于考了一个好成绩,还有第一次旅行,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 都是日常生活里的小趣事,但配上小贴图、小彩带,还有小小的照片,与普通一板一眼的“x月x日天气晴”日记有趣多了。 在等待讲座开始的时候,手账本已经卖出去三十多本了,连配合着手账一起卖的浮夸花哨羽毛笔也跟着卖出了一些。 不管会不会写花体字母,拿起羽毛笔,随便画几笔,就有凡尔赛宫主人的感觉。 老段同志的讲座开始了,首先,他意味深长地冲着第一排最左边的男人笑笑。 那里坐着打着“要是没人来,至少有我替你撑撑面子”的好大儿段风。 老段同志则看穿了段风的本质,认定他是为了讨路菲菲欢心。 就现在的听众数量,他还是比较满意的,张嘴从《路易十四扮成大力神杀死九头蛇》开聊,宫廷秘史、当时的审美、官方认证的情妇是怎么回事…… 天南地北一通神侃,下面的人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诡异的笑声、惊叹声,时不时还有人大声追问一句什么,老段就更开心了。 刚开始十几分钟,开办讲座的场地边就围上了许多人,静静地站在那里听。 到中场休息的时候,已经快要站不下了。 老段按照约定,在上半场的时候,就给店里的咖啡机、店里的书,还有凯瑟琳的店都打了软广告。 老段同志的记忆力相当厉害,就提前来转了一圈,在讲座里就能把书店里有的一些与文艺复兴相关书籍的名字随口报出来,有些甚至还能精确到哪个书架的第几排的第几本。 路菲菲压低声音:“你爸记性这么强?” 段风:“以前没这么强,后来我妈说李清照跟赵明诚在家玩赌书消得泼茶香,很有情趣,我爸说他也可以,结果家里的书都是我妈收拾的,我爸连输几场,硬练了一段时间,还总结出了几种加强记忆的方法。” 路菲菲失笑:“真是一个一生不愿认输的男人。” 听众们并不知道这位一本正经的中年人增强记忆力的起因是如此逗逼。他们只感到太厉害了、太牛逼了。 到了中场休息的时间,没有免费咖啡喝的人围在老段身边,问这问那。 没有一个人是因为老段的身份而找他套近乎,也没有人向他求画。 大家都因为对他说的事情好奇,或是发散,或是细究,也有一些美术专业的人会跟他讨论一下专业问题。 老段已经很久没有跟这么多人、毫无利益纠葛的随心所欲神侃了,他整个人都像在发光,跟连续三天没钓上来一条鱼的颓废老头判若两人。 另一些人则去领咖啡。 前五十人的咖啡是免费的,吧台工作人员掐准了时间开始做,在讲座区一直飘着浓浓的咖啡香气,引得那些没有免费咖啡的人也想来一杯。 中场休息第五分钟的时候,二十三块钱一杯的拿铁咖啡已经脱销,平价咖啡豆没了,只剩下了高价豆。 在麦当劳美式六块钱一杯、星巴克美式十八块钱一杯的2010年,三十五元一杯的高贵精选豆做的美式,居然也能让咖啡机一秒都歇不下来。 而且,到中场休息结束的时候,咖啡订单已经有六十多杯还在等待制作。 搞得已经付了钱的人很纠结,又不想错过讲座,又要等咖啡。 路菲菲当机立断,让钱玲上楼,找那个卖网上小物的老板弄两百个可爱型的对夹,让听众先去听讲座,把夹子夹在显眼的地方,店员会把做好的咖啡送到手里。 有些人是在下半场的时候,才推门进店,然后,就被老段同志妙趣横生的段子吸引住了,等整个讲座都结束以后,他们不无遗憾地询问:“还会再讲一遍吗?” 路菲菲公司的工作人员适时拿出自家视频网站的宣t传资料:“在这个网站上能看到完整的,直接搜书店的名字就行了。” 除了看了半截特别难受的人之外,还有听完了全场,犹不满足的人:“段老师,你说得太好了!” “我以前听别人说过艺术史,没有一个讲得这么好玩。” “是啊,同一件事,给段老师一说,特别有意思。” “段老师,您的课一定特别难选吧?” “段老师,您什么能再来继续讲讲啊,这次您好多东西都只点了一下,我还想听听详细的,比如那个罗马女画家的事。” “还有荷兰的!我喜欢伦勃朗,那张《夜巡》,听说付钱的人是众筹的钱,他没把所有人都画成重点,花钱的人最后拒绝付钱,这是真的吗?” “《最后的晚餐》正中间的构图原理能讲讲吗?两个人分那么开,是出于什么考虑?” …… 老段同志努力保持着端庄优雅微笑,只有眼神和眼角露出藏不住的得意与快乐。 千言万语汇成一个问题:何日君再来? 老段同志笑着望向路菲菲和钱玲:“这要看她们什么时候再邀请我了。” 人民群众转头,把问题抛向她们,钱玲笑道:“我们以后会不定时的举办讲座,在我们的网站上会公布具体的讲座主题和时间,还有预约办法的。” 书店打烊后,钱玲盘账:讲座期间,咖啡销量213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