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 耽美小说 - 桓容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53

分卷阅读553

    ,稚嫩的笑声传出很远,形成姑臧独有的风景。

    许多胡人穿上长袍,仍留着东胡的索头,有些不伦不类,却显示出文化的融合。汉人为了行动方便,将长袍宽袖缩窄,同胡服一眼可辨,和中原地区却有了不小的区别。

    随着影响不断加深,在凉州和沙州等地,渐渐形成一股独特的文化。

    以繁华的商贸为依托,当地官员大力推行桓容倡导的“心向中原,当予以教化”。

    桓嗣就任姑臧太守之后,特地在城内开办学院,名为教授入学孩童一技之长——实际上也的确如此,但在正规课程中,总在潜移默化的灌输一种思想。

    数月下来,思想教育初见成效。

    凡书院学童,皆有了“弓箭所指,皆我汉土;犯我土者;虽远必诛”的思想。

    据悉,此乃王献之所言,桓嗣觉得不错,直接拿来用了。

    因西域商路的特殊,书院不只招收汉家子,凡身具白籍的东胡和西域胡,也能争取到入学资格。羌人和羯人仍在为白籍费力,暂时只有看着的份。

    为入学资格,城内的胡人几乎争破头。

    知晓从书院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取得黄籍,表现优秀者,甚至有掌管驿站的机会,战斗变得愈发激烈。到最后,竟有两个部落的酋首拔刀相向,险些碾成一场惨剧。

    因郡治所调停,将两个部落的孩子一起收下,事情才得以和平解决。

    只不过,两家的仇恨就此结下,再无法如之前一般亲密无间。此后发生争端,不能动刀子,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太守府。

    凭借类似的种种手段,桓汉的统治在当地深入人心。

    秦氏武力虽强,反倒要退一射之地。加上秦璟对姑臧不十分看重,只命人用心经营西海郡,守住连通大漠的通道,使得秦氏在姑臧的实力不断萎缩,暂时还能立足,长此以往就很难说。

    正如桓容之前所言,打下地盘只是开始,如何争取人心、牢牢扎下根基,还要各凭本事。

    桓石虔和谢玄打下高昌,商路进一步拓宽,往来的队伍不断增多,中原商人西行,陆续接触到波斯乃至更远的番邦政权。

    新舆图绘好,桓石虔曾对图感叹,世界之大超出想象,继续打下去,未知何时能归中原。

    谢玄和王献之互看一眼,不禁笑道:“将军真欲还家?”

    “这个……”桓石虔顿了顿,同样笑了。

    习惯策马征战,开疆拓土,沿着先人的脚步不断向西,在沿途留下马蹄痕迹,如果突然间停下,他倒真的没法习惯。道出此言,不过一句感叹。

    相比之下,王献之倒是真在想家。

    郗道茂为他生下嫡长子,至今未能见上一面。长此以往,他怕儿子会不认识自己。按照官家所言,父子当面,四目相对,儿子开口问“郎君何人”,那就十分尴尬了。

    见其不语,分明有着心事,桓石虔和谢玄出言安慰。

    高昌打下之后,需在当地驻军一段时日,消化战后红利,顺带着震慑豪强,收服民心。此后是否继续西行,端看天子旨意。

    总的说来,大军至少要休整数月。如果王献之想探望家人,可以向天子请旨。

    “高昌壁仍在,独不见昔日强军。”

    西汉时,朝廷派军屯田于此,筑垒台,逐渐兴起城镇。

    经东汉末年战乱,五胡乱华,高昌之地先后被前凉、张凉和氐秦所据。桓石虔和谢玄等率兵西征,逐走盘踞此地的氐人,重夺高昌壁,民心却难以恢复。

    三人心知肚明,想要彻底收拢民心,将此地完全纳入版图,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汉军显现出的强势,以及西域商路恢复后,沿途城镇展现出的繁荣,吸引了越来越多困在西域的流民,以及生计艰难的弱小部落。

    不提遁入漠北的柔然,只言临近的吐谷浑,起初还觉得这种情况不错,西域繁荣,自己也能得不小的好处。加上汉军占下陇西等地,避免国境和秦国接壤,今后的日子能过得相对安稳。

    可时间长了,吐谷浑逐渐发现事情不对。

    本该过境的商队,七成以上转道姑臧,连国内的商人都掉头向北。边境的部落出现不稳,尤其是随着氐秦国破依附来的小部落,此时纷纷生出二心,有举部迁移的迹象。

    如果这还不能引起警惕,那么,早在吐谷浑尚未建国时,就随初代首领西迁的拓跋鲜卑部都开始摇摆,那问题就变得相当严重。

    吐谷浑王辟奚年事虽高,脑袋却不糊涂。

    正相反,能在氐秦和张凉之间左右逢源,甚至同东晋朝廷关系不错,可见他的谋略圆滑以及能屈能伸。

    如今的情况正逼近他能承受的底线。

    人心动摇,难保汉兵不会趁虚而入。与其等到对方动手,不如提前封锁边境,既能截断生出外心的部落,一个个收拾,也能展示出吐谷浑的实力,让对方生出忌惮。

    想法固然不错,奈何委任之人欠妥。

    辟奚年过耳顺,以时下人的平均寿命计算,已经算是长寿。固然政治经验丰富、行事手段老辣,精力终归差上许多,不比年轻之时。

    故而,同群臣商议之后,制定出相对完善的计划,却不可能亲自带兵,只能将重任交托给自己的儿子。

    辟奚有十一个儿子,三个没能长到六岁,早早夭折,剩下的八个,五个已经成年,各个强悍勇武,尤其是长子和次子,凭蛮力能举起壮牛。

    无奈的是,几个儿子强壮归强壮,偏偏都没有脑子。

    即刚愎自用,又爱听好话。凡是合乎心意的奉承,一概采纳,想都不会多想;不合心意的,尤其是逆耳忠言,全部抛之脑后,完全是理都不理。

    这两种特质结合在一起,造成的后果很是严重,两人常被身边人说动,说动之后就一意孤行,不管好坏,压根听不进别人的劝说。

    将事情交给他们,辟奚很不放心。可交给旁人,他更不放心。随祖先迁移的拓跋部都心生叛意,开始摇摆不定,除了亲生儿子,还有谁能够相信?

    左右衡量之后,辟奚终于将事情委托长子,在他出发之前,特地召到身前,苦口婆心,千叮咛万嘱咐,务必要按照计划行事,身边的人如何撺掇都不能改变计划,更不能生出他意。

    大王子答应得十分痛快,临到要执行时,又被身边人说动,突然间变卦。

    辟奚担心的事终于发生。

    受到身边谋士影响,大王子决定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彻底掌握兵权,压服几个兄弟。

    “大王年事已高,王子身为长子,理当继承王位。”

    听到“王位”两字,大王子心头火热,完全控制不住对权力的渴望。

    亲爹的告诫被抛到脑后,对失败后的结果更是想都没想。

    大王子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