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9
书迷正在阅读:菟丝花她直立行走了、此间欢情(NP)、跟着夫君去渡鬼(1v1 剧情H)、[希伯来神话]魔王的挚友、[HP]七日之失(德哈)、末世之占山为王、雪修仙np(简体版)、雪修仙np(繁體版)、客栈情事、睡了闺蜜男友(1v1 h)
“声震云天”之类的词句。 柴荣、柴宗训他们看着眼前数十个人忙碌的景象,久久不曾回神。过了许久,那个精壮的道士走到柴宗训面前,单手一揖:“福寿无量天尊,陛下,还请为此物命名。” “怎么,道长还没给这个宝贝起名字吗?”柴荣奇怪地看了那道士一眼,要是别的人,柴荣还能以为这是为了拍拍上位者马屁,换个功勋什么的。而眼前这个,虽然他不清楚是谁家子弟,单看他道袍的材质,就知道这小子出身不凡,还不至于取这种小巧。 “此物是贫道与王居士还有陈居士一起做出来的,”那精壮的道士有些一言难尽地看了旁边的王虎和陈柱子,“三人的命名实在是……” “哦,”柴宗训来了兴致,“你们都给起了什么名字?” “王居士说此物用来收稻谷,并且用耙的方式,就该叫收耙机。” “咳!咳!咳!”一个正沉浸于自己诗作的青袍官员被自己的口水呛地连咳了好几声,将手里的石墨笔掷入怀中,放弃在这个时候雕琢自己的诗句了。 “果然是崔德华的徒弟。”柴宗训的表情理所当然得很,“你是陈柱子对吧?最近又过来了?六安还好吗?” “见过陛下,托陛下的福,六安一切安好。” “那你给这宝物起了什么名字?” “这就是个稻田里的宝贝,草民觉得到稻宝就很好!”陈柱子兴致勃勃地看着柴宗训,希望得到认同,“百姓朴实,名字起得花哨了也没什么用。” 全场的文化人都保持着死一般的沉默,只能听到忙碌的农人们飘过来的只言片语,连同样被认为是起名废的崔瑛都觉得,这名字已经不是起名废的问题了,搁后世,这该是个起名癌了。 “道长,你给起了什么名字?”沉寂了半晌,等陈柱子终于有了点自知之明地转过头去,看向远方,柴宗训连忙问那个道士。 “贫道观此物力大而勤,主木,称为青牛便好。”那道士一脸自信地等夸奖。 “朕观此物有力,丰收时可用,声音又似‘哐当’,正合上古瑞兽之名,不若称其为当康如何。”柴宗训仿佛没听到那道士的话一样,笑眯眯地扭头征求身后诸人的意见。 “呼~” “陛下英明!” “这个名字很好。” “臣附议!” 第117章 稻种与火种 “对了,这脱了粒的稻谷怎么直接送进仓库里了?不晒么?”柴永岱眼睛盯着那些送粮食的孩子问。 “晒的,我们去那边看看?”崔瑛问。 “等等,朕先去试试这‘当康’宝贝。”柴宗训说着先亲自下地牵了一回牛,又登到那机器顶上去添了一铲子煤,扎了两捆子稻谷,才乐滋滋地走回到田梗上。 “这是个好东西,只要略知些牛的性情,就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也能牵牛,上头那活计累点,但比收稻子要轻快得多了。”他先将自己的感觉和柴荣说了说,才又转头对崔瑛说:“今年御田的稻子也要收了,我让宫里的大匠照着这个再做一台,收了今年的稻子便把它供奉到社稷坛里。” 崔瑛想起当初做一架脱粒机连传动带都做不出来,非得弄一个手摇式的,甚至连勾稻米的铁圈都要换成竹子的;再看如今,虽然要费很多功夫,但半机械化已经能初见成效了,那种只有他自己知道的,改变世界的自豪感充斥心间。 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比如这么一台机器要造出来,不光是材料的耗费,人工也得不少,现在能做出来的机器顶多能冲冲铜合金,像钢铁这种硬度的材料只能是铸个粗模子,才去细修,要花的功夫可不少。还比如,不是在这小镇住的人,连度量衡都不精准,几个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可能合不上。 “朕有数,”柴宗训听了崔瑛的分析,点点头,“朕会让喻大匠想办法的。” 他们说着话就随着送粮食的孩子来到了看起来像仓库的地方。但这里并不是仓库,而是一个长长的圆筒七折八弯地铺满了整间屋子。小孩子们将麻袋里的粮食倒在一个大漏斗里,便又折返了出去,而这个长长的薄铁皮筒子的另一头,则在慢慢地吐着稻谷。不同的是,倒进漏斗里的稻谷丰满而湿润,吐出来的稻谷却干燥而坚实。 “你们把稻子给烘熟了!”柴宗训抓了一把刚刚吐出来的稻子,声音陡然上升,双目圆睁,颇有些择人而食的凶煞气,与刚才引经据典取名字的儒雅完全不同。 “陛下,”崔瑛上前一步安抚道,“没熟!没熟!就算是熟了也没事儿。” “什么熟了也没事儿?” “陛下,这批稻谷不是留种用的,这不是天不好嘛,用这个过一下,省得好好的稻子被雨一浇,都发了芽,那就太浪费了。” “这么好的稻谷不留种?朕还希望你们把这种子放往各州府呢。” “这个万万不可,这种子是阿虎搭配了目前能寻到的最好的几种稻子统合出来的,相对来说杆子更粗壮,结穗也更丰硕,可这种子虽然不像骡子似的不能繁衍,却容易一代不如一代。” 柴宗训沉吟了一会儿,才有点不甘心地问道:“你是怎么打算的?这么好的种子不让百姓都种上有点可惜了。” “其实臣的想法里,这种子最好由皇庄播种,湖广一带地广人稀,虽然不若关中平坦,沿河的平地却也不少。配合新做的机器,只需几户人家就能管一片塬子。” “出来了,稻子称出来了。”崔瑛还想和柴宗训说些什么,可柴宗训和他自己的注意力都已经转到这句话上了。 “怎么样?” “多重?” “刚收了一亩地,”从隔壁走出来一个手里托着算盘的少年,欢喜道:“收了有十石粮食呢。” “这么多!”一众人等惊叹道。 “差不多,不过今年冬天得多种点豆子和苜蓿,把地养养。”崔瑛解释。 “你刚才说这种子种到皇庄?”趁着众人都在惊叹产量,柴宗训拉了崔瑛到外面去,边走边问道,“这是个什么意思?” “是这样,”崔瑛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回答道:“百姓的消息说灵通也灵通,说不灵通也真挺闭塞的。臣挺怕百姓们为了多收粮食而买种子,头一个这里能生产出来的稻种有限,要供应得上得等阿虎收几个徒弟再把他们带出师再说,这个没个二三十年出不来;第二个,若有人拿普通稻种甚至更差的稻种冒充这种稻种呢?这不是白白耽搁耕种时间吗?若在皇庄里,就要简单些,而且皇庄如果够多,完全能供应上百官和军队消耗的话……” 话不用说尽,从小在柴荣面前长大的,斗争经验丰富的柴宗训立马就知道掌握了粮草的好处。 “那百姓呢?”